天气还没暖透,住在张绍民温室大棚里的樱桃就又先红了。
走进包头市昆都仑区卜尔汉图镇乌兰计二村花果飘香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棚,樱桃特有的芳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一树树熟了的樱桃像一盏盏小灯笼,散发着诱人的光泽。疏枝繁叶下,果农张绍民、刘引引夫妇忙碌地采摘、分拣、装箱,将今年这份提前成熟的“甜蜜”运往呼包两地的客户手中。
果农刘引引正忙碌地采摘自家樱桃(雷媛媛 摄)
“今年的大樱桃3月中旬就熟了,比去年早了半个月,老客户们早就馋咱家这口儿了,这几天微信群里订单不断。”张绍民介绍,为了能让自家大樱桃错峰早上市,他在大棚里安装了智能调温系统,对果树休眠进行科学管理。去年秋冬季,他首次尝试对果棚进行科学范围内的降温排湿,促使果树更早地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待果树“睡醒”,再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大樱桃光合速率等手段加速糖分快速积累……一连串儿的科技手段保证了今年的大樱桃果大肉甜成熟早,吸引了呼包两地的近郊游客纷纷慕名前来采摘和预订。“照这势头,今年大樱桃产量应该能达到8000斤左右,年销售额在75万元以上。”张绍民兴奋地说。
人勤春来早。在距离乌兰计二村4公里外的哈德门村,内蒙古鹿晟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平菇菌棚里同样在春日里迎来了丰收季。推开温室基地的门,温润的雾气便扑面而来。全自动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正在对新上架的菌包进行智能加湿。地上泡沫箱里,码放整齐的平菇像刚刚绽放的花朵一般鲜嫩肥硕。
“这5000斤平菇是呼和浩特的商超提前预订好的。”内蒙古鹿晟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武富斌介绍,该企业于2024年8月落地昆都仑区,项目由北京农林科学院进行技术支持,一期已建成设施农业智慧连栋温室9000平米,新型暖棚12座。目前,平菇菌棚已投产,甜瓜和西红柿暖棚正处于育苗阶段。“平均一批菌包可重复利用两到三个周期,过期的菌包还可以搅碎作果蔬暖棚的有机肥,全自动化平菇温室除了采摘阶段,几乎不需要工人日常照看。”武富斌说,日前他与呼市和包头两家大型连锁超市签订了销售协议,年产三十万斤左右的平菇全部能就地就近消化。
工人采摘平菇(肖丽颖 摄)
樱桃、平菇等特色产业是近年来昆都仑区开展资源整合,发挥“小农业、大市场”的区位优势推动近郊农业发展的一个个缩影。
近年来,昆都仑区以“产业兴旺”为目标,依托种养殖、食用菌、大樱桃等特色产业,打造现代高标准农牧业产业基地。推动“印象乌兰计”“卜尔汉图鲜肉礼”等农畜、文旅产品打造近郊游经济圈。推广特色高效农作物种植技术,率先成立鲜食玉米科技小院,以“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种植鲜食甜糯玉米,并成功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距离主城区不足20公里的近郊,建设包头市神润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育肥场,现已新建标准化暖棚约1万平方米,已建成30栋1.8万平方米集约化、智能化饲养圈舍、1处饲草料收贮加工设施,畜产品供给水平逐步提升。新增内蒙古蒙源肉羊种业(集团)有限公司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打造现代农牧业生态产业园区已吸引了6家合作社、企业入驻,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有效实施。
“昆都仑区的农业地块具有小而近郊的特点,更适合发展特色‘小农业’,打造现代高标准农牧业产业园。”昆都仑区农牧局副局长杨伟林说,探索创新产业模式,推动近郊农业发展,俨然成为了昆都仑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雷媛媛 肖丽颖)
- 2025-04-02 16:13:33
- 2025-04-02 15:47:05
- 2025-04-02 14:40:51
- 2025-04-02 10:47:25
- 2025-04-02 10:40:46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