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3月24日消息(记者刘欣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晨凉意未散,老年大学教学楼前已是热闹景象。老人们欢声笑语,步伐轻快,展现出别样“青春”。如今,越来越多的当地老人不再满足传统养老模式,走进老年大学,开启充实多彩的晚年学习生活,尽情享受老有所乐、学、为的美好时光。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呼和浩特老年大学自2016年创办,累计培养超1.2万人次学员,课程从12门增至37门,这背后是老年人从“养老”到“享老”的观念转变。

学员们身着精致服饰,步伐优雅,自信地展示着风采(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踏入呼和浩特市老年大学的大门,一阵悠扬的歌声传入耳中。循着声音走进声乐教室,只见学员们精神饱满,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练习发声,专注程度丝毫不输年轻人。隔壁时装表演教室里,学员们身着精致服饰,步伐优雅,自信地展示着风采。舞蹈教室里,学员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舞姿轻盈,丝毫看不出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我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唱歌。退休后,就想着报个班,系统学习歌唱表演,自从加入了呼和浩特市老年大学的合唱团,每堂课我都参加,一方面是想充实退休生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圆年轻时的梦想。”今年68岁的李钢,是呼和浩特市老年大学合唱团的成员。他说,在老年大学不仅能增长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让老年人在空余时间有去处,能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今年54岁的寇丽娟是一名剪纸爱好者。“我一直很喜欢传统艺术剪纸,所以这次报名选择了呼和浩特市老年大学的剪纸班,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学习,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寇丽娟表示,自己是零基础入门,老年大学的课堂不仅专业,课程时间也更人性化,下午3点上课,5点下课,学习的同时还不耽误接孙子放学。

用画笔描绘生活,用热爱拥抱晚年(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老年大学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办好老年大学是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平台,也是党和政府凝聚老同志、关爱老同志的桥梁纽带。”呼和浩特市老年大学校长杜兰介绍,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老年大学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不断擦亮的老年教育品牌深受全市老年朋友的认同和喜爱。

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老年大学选聘优质师资,学校通过严把选聘关与考核关,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选聘思想政治好、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乐于奉献老年教育事业的教师入职。完善管理框架,通过签订服务协议、召开教师会、制定教师行为规范等管理办法、观摩教学、推门听课、举办教学成果展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学员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央广网发 受访单位供图)

在强化师资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十分注重校园文化培育。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呼和浩特市老年大学积极推动老年教育教学成果的转化,为建设“美丽青城、草原都市”贡献银发智慧和力量。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抓手,持续擦亮特色品牌,开展了多项主题活动,全面激发老年教育活力,打造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通过艺术形式传播了好声音、传递了正能量。

在教育创新上,学校将政治性作为首要属性,开展思政课融入日常教学;构建“第一课堂 + 第二、三课堂”教学体系,形成8大系37门专业课程框架;成立合唱团和“夕阳红”志愿服务队,组织社团参与各类活动。

展望未来,学校计划完善课程体系、加大校园建设、策划文体活动、加强校际交流合作、以学员为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呼和浩特老年大学将坚持立德树人,提升办学质量,助力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辑:魏全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