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遍地开花的现代设施农业,让群众端上“致富碗”,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一座座日光温室真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棚”,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54岁的李国庆是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公主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一名种植户,在他的2个番茄温室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整地起垄,为番茄秧苗定植做准备。本次一共定植5600株秧苗,产量大约可达5到6万斤。

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公主岭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海拔高约8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这里生产的番茄含糖高、口感好,广销上海、北京等地。据李国庆介绍,上一茬番茄行情比较好,最贵的时候卖到6块5,一个棚能卖八九万块钱。镇里和相关农业部门会定期指导,还会提供好的肥料,让种植户少走弯路,实现收益最大化。

“现在你看我轿车也有了,在吃、穿、用方面也远超以往,将来以后再弄两个棚,感觉日子过着也有劲了。”说起生活的改变,李国庆侃侃而谈。

在大庙镇公主岭村,像李国庆这样依靠种植番茄发家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十多年以前,这里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很多地都撂了荒。2007年,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当年就建起了100栋棚室。如今,这里已发展成为内蒙古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设施农业园区。通过合作社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当地农民依靠西红柿等蔬菜种植,实现了一年脱贫、两年致富、三年奔小康。

“从2007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到暖棚2.3万亩,冷棚6000亩,整体上将近3万亩,每年的番茄产值达到9.6亿元,农民纯收入值大概在7.6亿元。”大庙镇镇长韩永军表示。

大庙镇公主岭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蓬勃发展仅仅是松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松山区按照“空间集聚、功能完善、生态循环、错位发展”原则,构建起番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区番茄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总产量66万吨,产值26.6亿元,番茄产业已成为带动松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下一步,松山区将以绿色、有机品牌为核心,引导合作社、龙头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市场化运作;统筹发展番茄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动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同发展;积极推广‘互联网+’模式,实现番茄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刘长青 郑文艳)

编辑:杨亚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