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2:26
加载完毕: 0%
进度: 0%
媒体流类型直播
-2:26
 
1x
file ID:
request ID:
media type:
mime type:
provider:
resolution:
rate:
frames:
buffer:
connection speed:
info:
[X]

央广网呼伦贝尔5月30日消息(记者李春雪)“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为了站在‘地球之巅’,我用了12年,完成了期盼已久的梦想。”在氧气极度稀缺的珠峰顶上,登山者马超兴奋地摘下氧气面罩,拿着自拍杆环绕周围的茫茫云海,对着镜头忍不住地感慨道。

5月18日北京时间12时,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的民间登山者马超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视频中的他高举着国旗,向全世界展示着我国登山者无惧风雪、不懈攀登的精神。

马超手拿国旗登顶珠峰成功(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屹立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之间,海拔8848.86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被称为“世界第三极”。这座山峰因其雄伟的高度和攀登难度而闻名于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和探险者。

登顶珠峰,是每一位登山爱好者的终极梦想。近日,马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2年前,他第一次在西藏见到珠峰时,就想着有朝一日也能站到峰顶。对珠峰的憧憬让他陆续开始了攀登雪山的各项准备工作,他不断进行高海拔耐力训练和阻氧训练,钻研攀登、攀冰、抓绳等技巧,并购买了专业的登山装备。此后,马超还单独登顶过大大小小的山峰,包括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还有100多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这也为此次登顶珠峰积累了经验。

马超在珠峰上自建的营地(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39岁的马超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徒步、旅行、潜水、登山等运动样样在行。面对这座世界第一高峰,他没有丝毫惧怕,反而很享受面对挑战的过程。5月是每年最重要的攀登珠峰窗口期,为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今年1月初马超正式开始为攀登珠峰做训练准备。

从拉萨到内蒙古再到腾冲,又回到拉萨,在4个月时间里,马超制定了严谨的训练计划,引体向上、俯卧撑、负重登山和一系列训练强化手臂力量、腰腹力量和腿部力量,不断调整饮食结构。甚至为增强高海拔适应性,他还爬了几座雪山,进行冰川行走和攀登训练。4月6日,马超开始向珠峰进发。

“为了运输我的物资,我在C1、C2、C3、C4营地一共往返了5次,每一次都会把辎重往更高的营地运,因为我要一个人完成夏尔巴登山团队所要完成的工作。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让我的身体充分适应了珠峰的环境。”谈及登顶的过程,马超记忆犹新。

从海拔7000米左右的C3营地到7950米的C4营地的那段距离,可谓是马超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路。“我背着4罐氧气以及帐篷、睡袋、锅炉灶和冰锥等,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我不知道前面路况如何、距离营地还有多远、还需要多长时间、身体能撑多久,我也不敢把氧气阀门开得太大。当时心里非常煎熬,甚至有过想放弃生命的那种绝望。”那段路,他背着50斤重的物资走了13个小时,体力严重透支。

马超登上珠峰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70年间,珠峰之巅虽闪烁着奥运火炬的光芒,见证着科考队员的脚印,但独自站在峰顶仍旧绝非易事。2000年5月21日,中国第一个民间单人挑战珠峰的勇士阎庚华成功登顶,但不幸在下山途中遇难。时至今日,登临珠峰顶端已有十多条攀登路线,绝大部分登山者会选择其中的两条传统路线:尼泊尔一侧的南坡路线和中国西藏一侧的北坡路线,能够通过其他路线登顶的攀登者至今仅有100余人。

12年的积累、200斤的装备物资、6罐氧气、5个昆布冰川来回、建立4个营地、3顶帐篷……从大本营到世界之巅,历经45天一个人的登顶之旅,站在峰顶的那一刻,马超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梦想,更是从珠峰顶端传递而来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精神和勇气。

“每年我都会去看看珠峰,围绕着珠峰转转,珠峰已然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当问及下一步的计划,马超表示还会继续挑战单人攀登世界上剩下的其他12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雪山。(参与采写:塔娜)

编辑:刘欣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