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蒙古马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草原上行进。 伴随着春夏季节丰沛的降水,盛夏的内蒙古大草原水肥草美、绿草如茵。美丽的草原风光与多彩的马背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向世人展示一幅优美的草原画卷。 (新华社 张领7月6日摄)
让人感叹的还有,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使人们心中美丽纯净的大草原遭到破坏,秉着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内蒙古通过多种措施切实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让大草原绽放出更加迷人的风采。为了保护环境,内蒙古下大力气关闭了昔日为发展经济曾遍布草原的一大批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的小企业。据了解,近年来内蒙古关闭了小煤矿800多家,关闭小电石、小炼焦、小铁合金1300多家。内蒙古现在煤炭年产量接近3亿吨,但煤矿不足500家;3000多万千瓦的发电能力中,10万千瓦以下的机组不到10%。仅2006年一年就有1200户小煤矿、小水泥、小电石、小焦炭等落后产能被关停。目前,环保和能耗指标已成为企业投资内蒙古的“铁门槛”。来自北京一家媒体的记者在经济发展迅猛的鄂尔多斯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神华集团上湾煤矿的整个矿区竟然看不到一块黑色的煤。
从2000年至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始终保持上游水平。在经济的高速增长过程中,呼和浩特市的环境质量不仅没有下降,而且得到显著改善,2006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3天,在北方15个省会城市中的位次由2000年的末位上升为第3位,一级空气质量天数上升为第一位。许多游客由衷地说:“来呼和浩特,就是想多呼吸一下这里新鲜的空气。”
为保护美丽的大草原,内蒙古近些年来重点推进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重点工程,实施了休牧、轮牧、禁牧,并积极开展了生态移民工作,这些扎实的举措使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昔日一片片沙化的草原重现绿色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