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 | 财经 | 体育 | 音乐 | 书院 | 汽车 | 旅游 | 军事 | 民族 | 台湾 | 教育出国 | 中广在线 | 银河台 | 电子杂志 | 中广评论 | 热点专题 |
| 贵州 | 宁夏 | 新疆 | 甘肃 | 厦门 | 河南 | 吉林 | 内蒙古 | 广西 | 珠海 | 兵团 | 青岛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 深圳 | 大连 | 中国广播报 | 中国广播 |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 中国广播广告 |
| 社区 | 论坛 | 博客 | 曝光台 | 中广演播厅 | 广播风景线 | 中广人物 | 特别推荐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国民歌榜 |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
广播频率: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之声 | 神州之声 | 华夏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银河台: 娱乐 | 精品推荐 | 独家访谈 | 银河盟友 | 往期回顾
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对外开放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持续增长
·内蒙古101个旗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目标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100%覆盖内蒙古农牧民
·内蒙古辉煌60年:“马背小学”的变迁
·内蒙古自治区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好中求快
·内蒙古辉煌60年:勒勒车道上走出的经济腾飞
·腾飞内蒙古:用科学发展理念书写伟大时代
·呼和浩特市评选出“新八景”
·内蒙古成为国内外人才建功立业大舞台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新建乌兰恰特大剧院
国际会展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重要新闻
辉煌60年:内蒙古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广网    2007-08-05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呼和浩特8月5日消息 驱车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苏尼特草原上,一座特别的小村子引起记者注意。小村只有3处房子,东头是一座气派的二层小楼,中间是3间砖瓦房,西边是一座破旧的土坯房,让人感觉3户人家生活水平相差悬殊。但细打听后记者得知,这是一户人家3个不同年代的住房。

    这家的主人——内蒙古苏尼特左旗萨如拉塔拉嘎查牧民珠拉老人告诉记者,55年前当她嫁到这里时,全家只有一座破旧的蒙古包,一家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直到1977年盖起两间土坯房开始定居。到了上世纪80年代,牲畜兴旺的这家人盖起3间砖瓦房,90年代又在草原上建起两层小楼,自费通电,像城里人一样住进舒适的楼房。

    这户普通蒙古族牧民家的生活充分展现60年来内蒙古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数据显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刚成立时人均生产总值96元,而2006年增加到20047元,在全国名列前10位;财政收入由1947年的9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712.9亿元,人均一般预算收入列全国第11位;内蒙古101个旗县(市区)中,有84个财政收入超亿元、13个超10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晶说,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用了50年,第二个千亿用了6年,而第三、第四个千亿均用了1年,去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790亿元,比1947年的5.37亿元增长196倍。

    上述一连串令人兴奋的数据,在内蒙古3个人口较少民族人民的新生活中再次得到印证。被称为“中国北方民族活化石”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4年前离开世代生息的深山密林,整体搬迁到内蒙古根河市西郊,住进当地政府为他们建的猎民新村,去年起又享受医疗保险。放下猎枪的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传统饲养驯鹿的基础上,利用国家扶贫资金购进种狐、肉羊,搞起特色养殖业,人均收入3年翻了4番。

    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消息称,为了使鄂伦春、鄂温克、俄罗斯3个人口较少民族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2006年至2010年内蒙古将向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投入13.5亿元建设资金,发放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3.6亿元。

    随着内蒙古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在逐步提高。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内蒙古小学生辍学率仅为0.09%,初中生辍学率为0.12%,青壮年文盲率为2.7%,自治区内高等院校在校生有20万人。

    “目前,内蒙古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0358元和3342元。”内蒙古自治区主席杨晶说。(勿日汗、柴海亮)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