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 | 财经 | 体育 | 音乐 | 书院 | 汽车 | 旅游 | 军事 | 民族 | 台湾 | 教育出国 | 中广在线 | 银河台 | 电子杂志 | 中广评论 | 热点专题 |
| 贵州 | 宁夏 | 新疆 | 甘肃 | 厦门 | 河南 | 吉林 | 内蒙古 | 广西 | 珠海 | 兵团 | 青岛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 深圳 | 大连 | 中国广播报 | 中国广播 |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 中国广播广告 |
| 社区 | 论坛 | 博客 | 曝光台 | 中广演播厅 | 广播风景线 | 中广人物 | 特别推荐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国民歌榜 |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
广播频率: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之声 | 神州之声 | 华夏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银河台: 娱乐 | 精品推荐 | 独家访谈 | 银河盟友 | 往期回顾
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共享同一片蓝天―内蒙古自治区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草原茫茫天地间—内蒙古自治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纪实
·草原歌声正悠扬—内蒙古自治区建设繁荣民族文化纪实
·走出草原闯天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名牌推进战略纪实
·内蒙古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内蒙古实现草原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并进
·内蒙古:“中国乳都”引领中国乳品业发展
·内蒙古依托名牌产品改写地区新“名片”
·对外开放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持续增长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新建乌兰恰特大剧院
国际会展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历史大事件
享誉全国的“穿沙精神”
中广网    2007-08-0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1999年末,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13万各族干部群众,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历经两年多的艰苦奋斗,建成一条纵贯库布齐沙漠、全长115公里的穿沙公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为穿沙公路建成通车而发的贺信中写道:“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之后,杭锦旗“穿沙精神”被中宣部推向全国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6大沙漠,这里是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沙漠占了杭锦旗土地面积的40%。修建穿沙公路是这里人民群众多年的一个梦想。生活在沙漠腹地的农牧民,由于交通极为不便,出入相当困难,还经常发生不该发生的伤亡事件。

    1997年,杭锦旗旗委和旗政府决定修建这条自旗政府所在地锡尼镇至乌拉山镇的公路,将库布齐沙漠拦腰斩断。但是工程所需1.6亿元资金对一个贫困县来说,太难筹措了,因为修路的起始阶段没有得到上级投资。然而,修路的决定得到了全旗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和全力支持。

    修路期间的每年春秋两季,在筑路大军向沙漠挺进的同时,113个旗直机关单位的2000多名干部、9000多名农牧民,在路旁展开大会战。其间,这里的人们天天都可以看到一个绵延数公里、由800多辆四轮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向库布齐沙漠的场景。

    杭锦旗人民为修建穿沙公路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修路治沙过程中,广大农牧民展示出了服从大局、任劳任怨的劳动本色。春秋两季正是农牧民最繁忙的季节,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白天治沙修路,晚上忙农活,不少农牧民是全家老少齐上阵,许多农牧民把自家的秸秆、柴草无私地奉献给了治沙工程。这条路是杭锦旗人民用心血和汗水筑就的,丰碑镌刻在库布齐浩瀚的沙漠中。

来源:新华网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