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 | 财经 | 体育 | 音乐 | 书院 | 汽车 | 旅游 | 军事 | 民族 | 台湾 | 教育出国 | 中广在线 | 银河台 | 电子杂志 | 中广评论 | 热点专题 |
| 贵州 | 宁夏 | 新疆 | 甘肃 | 厦门 | 河南 | 吉林 | 内蒙古 | 广西 | 珠海 | 兵团 | 青岛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 深圳 | 大连 | 中国广播报 | 中国广播 |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 中国广播广告 |
| 社区 | 论坛 | 博客 | 曝光台 | 中广演播厅 | 广播风景线 | 中广人物 | 特别推荐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国民歌榜 |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
广播频率: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之声 | 神州之声 | 华夏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银河台: 娱乐 | 精品推荐 | 独家访谈 | 银河盟友 | 往期回顾
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共享同一片蓝天―内蒙古自治区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草原茫茫天地间—内蒙古自治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纪实
·草原歌声正悠扬—内蒙古自治区建设繁荣民族文化纪实
·走出草原闯天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名牌推进战略纪实
·内蒙古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内蒙古实现草原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并进
·内蒙古:“中国乳都”引领中国乳品业发展
·内蒙古依托名牌产品改写地区新“名片”
·对外开放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持续增长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新建乌兰恰特大剧院
国际会展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历史大事件
军民共建边境文化长廊
中广网    2007-08-0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1992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了军民共建边境文化长廊活动,到1995年已初见成效,在内蒙古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军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丰富,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线较长,军民联合共同开展文化活动已有多年的传统和基础,军民共建边疆文化长廊的重点在基层。军地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边境文化长廊建设的投入,自治区政府、内蒙古军区和18个边境旗市,3年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加强了苏木(乡)文化站和连队的文化设施建设。至此,所有的边防连队都配发了地面卫星接收器、电视机、放像机,建起了图书室、娱乐室和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同时,边境旗市、苏木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也全部向当地部队开放。做到了部队与驻地牧民群众文体器材双方共用,图书箱双方流动,电影电视一起观看,大型文体活动共同组织,有的部队一年为牧民演出文艺节目上百场。

    军民共建活动在内容上形成了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草原文化”。各地普遍以苏木文化站和连队俱乐部为支点,建设面向牧民的蒙古包文化、面向连队的军营文化、面向对外开放的口岸文化。每逢节日,军民共同组织文艺演出、影视放映、竞技比赛等联谊活动;每年举办“那达慕”“祭敖包”等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军民共同参加。在口岸,则以节日互邀互访活动为重点,依托会谈会晤站,为边防人员演出文艺节目,赠送书画。军民共建文化长廊活动始终坚持以优秀的精神产品教育和鼓舞边防官兵、边境牧民,寓教、寓知、寓美于乐,军民共办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举办文学创作、新闻写作、故事演讲、摄影艺术讲座等活动,有效地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

    文化长廊的建设,使内蒙古漫长边境线上的边民们,逐步以“求知、求美、求乐”的新生活代替了“吃饭、睡觉、劳动”的传统生活三部曲;“白天创造财富,夜晚增加知识”的新生活逐步代替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传统。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