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图片 | 财经 | 体育 | 音乐 | 书院 | 汽车 | 旅游 | 军事 | 民族 | 台湾 | 教育出国 | 中广在线 | 银河台 | 电子杂志 | 中广评论 | 热点专题 |
| 贵州 | 宁夏 | 新疆 | 甘肃 | 厦门 | 河南 | 吉林 | 内蒙古 | 广西 | 珠海 | 兵团 | 青岛 | 江西 | 浙江 | 江苏 | 深圳 | 大连 | 中国广播报 | 中国广播 | 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 | 中国广播广告 |
| 社区 | 论坛 | 博客 | 曝光台 | 中广演播厅 | 广播风景线 | 中广人物 | 特别推荐 | 新闻和报纸摘要 | 中国民歌榜 | 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
广播频率: 中国之声 | 经济之声 | 音乐之声 | 都市之声 | 中华之声 | 神州之声 | 华夏之声 | 民族之声 | 文艺之声 银河台: 娱乐 | 精品推荐 | 独家访谈 | 银河盟友 | 往期回顾
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共享同一片蓝天―内蒙古自治区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草原茫茫天地间—内蒙古自治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纪实
·草原歌声正悠扬—内蒙古自治区建设繁荣民族文化纪实
·走出草原闯天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名牌推进战略纪实
·内蒙古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内蒙古实现草原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并进
·内蒙古:“中国乳都”引领中国乳品业发展
·内蒙古依托名牌产品改写地区新“名片”
·对外开放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持续增长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新建乌兰恰特大剧院
国际会展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历史大事件
内蒙古农垦全系统实现扭亏增盈
中广网    2007-08-0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1993年,内蒙古自治区农垦系统粮食总产达到8.5亿公斤,夺得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全区13个盟市局的农垦系统全部实现有史以来头一次全面扭亏为盈,盈利额4000余万元。

    内蒙古农垦系统拥有土地1亿亩、职工20余万人。从1983年开始,逐步完善了承包经营制等一系列措施。土地分散、机械化程度较低的垦区农场,实行以职工户为单位联产承包的小家庭农场,占到整个垦区职工的60%,调动起了广大农垦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土地比较集中、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垦区农牧场,组建起班组集体承包的大家庭农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生产资金费用都由农场垫付的局面;各管局农牧场大幅度精简机构,非生产人员减少了2000多人,科室削减了35%,年行政管理费用开支一项就节约1500万元以上。

    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是垦区扭亏为盈的又一重要因素。为改变过去广种薄收、单位亩产低的局面,垦区农牧场先后共投入近3亿元用于机械更新和农田草牧场基础设施建设,仅海拉尔岭南、大兴安岭、锡林郭勒垦区1993年一年就新建优质大豆、玉米、油菜籽商品基地171万亩。全系统还积极推广应用配方施肥、化学除草、模式化栽培、机械标准化作业等数十项适用技术。

    内蒙古农垦系统还逐年调整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增加市场紧俏的豆类和价值高、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林果业、养殖业和庭院经济。同时,上了一批农垦工业项目,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农牧业的旧格局。到1993年末,内蒙古农垦系统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已发展到600多家,年加工数百种产品,涉及建材、乳品、农业机械修造、粮肉油加工等13大类。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