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对外开放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持续增长
·内蒙古101个旗县市区全部实现"两基"目标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100%覆盖内蒙古农牧民
·内蒙古辉煌60年:“马背小学”的变迁
·内蒙古自治区强化节能减排发展好中求快
·内蒙古辉煌60年:勒勒车道上走出的经济腾飞
·腾飞内蒙古:用科学发展理念书写伟大时代
·呼和浩特市评选出“新八景”
·内蒙古成为国内外人才建功立业大舞台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新建乌兰恰特大剧院
国际会展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跨越六十年
内蒙古实现草原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并进
中广网    2007-08-0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呼和浩特8月3日消息 盛夏7月,记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采访时看到,过去“黄沙漫天飞,养畜没草喂”的荒漠草原,由于近几年实行禁牧封育、牲畜圈养和“集中发展、收缩转移”战略,已经奇迹般地恢复了绿色植被。

    据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介绍,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由2000年的614万头(只)增加到2006年的1500万头(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453元提高到2006年的5308元,出现了生态恢复、生产发展的双赢局面。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厅长陶克告诉记者,近年来内蒙古坚持把生态建设与农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结合起来,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路子。

    积极推动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根据各地生态现状,将农村牧区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实际的生产经营方式,引导农牧民由数量型农牧业向质量效益型农牧业转变。2006年底,全区全面实行禁牧和舍饲圈养;牧区草场全面推行禁牧、季节性休牧和轮牧,并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制度。积极推进农区耕作制度变革,全区有10个盟市的48个旗县开展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经过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全区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已达到44.9%,农区畜牧业占畜牧业的比重达到70%。

    大力实施生态移民。对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恶劣、已不具备生存条件的地区,采取就近开发式搬迁、移民扩镇、插花式搬迁等多种方式,大力实施“围封转移”战略,将农牧民转移到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集约型农牧业,或从事二三产业,减少人口对草原生态的压力,依靠自然恢复草原植被。到2006年底,全区风沙源项目区移民9.1万人,迁出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部分迁出区植被覆盖度由1999年的30%提高到70%。

    积极发展生态产业。编制了《林业产业规划》,引导广大农牧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生态建设,努力实现大地增绿、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大力发展沙产业、草产业。目前,全区从事沙产业的企业达30多家,年创产值10多亿元,解决了20多万人的就业问题,调动了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绿色的回归与经济的发展和谐并进,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内蒙古城乡广大居民。2006年,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5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2元。

    在拥有“中国最美的草原”和最大原始森林的呼伦贝尔市,市委书记曹征海说:“影响呼伦贝尔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生态问题,不符合环境要求的项目我们坚决禁止。”这个地区为自己提出这样的发展准则:“美丽和发展双赢。”这个准则也是内蒙古自治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缩影。(王欲鸣)

来源: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