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广演播厅 | 图片新闻 | 重要新闻 | 图解内蒙古 | 党的阳光下 | 跨越六十年 | 内蒙古概况 | 北国往事 | 历史大事件
中广演播厅 更多...
重要新闻
跨越六十年 更多...
·共享同一片蓝天―内蒙古自治区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草原茫茫天地间—内蒙古自治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纪实
·草原歌声正悠扬—内蒙古自治区建设繁荣民族文化纪实
·走出草原闯天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名牌推进战略纪实
·内蒙古建设中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内蒙古实现草原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并进
·内蒙古:“中国乳都”引领中国乳品业发展
·内蒙古依托名牌产品改写地区新“名片”
·对外开放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插上翅膀
·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持续增长
图解内蒙古 更多...
新建乌兰恰特大剧院
国际会展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北国往事
古街新韵
中广网    2007-08-06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400多年前,阿拉坦汗的三福晋三娘子修筑归化城时,给今天的呼和浩特留下了4条古老街道——大南、大北街,大召前街,小召前街和席力图召前的石头巷。63年前,我就出生在离大召前玉泉井数步之遥的石头巷的一个小院。那时的呼和浩特是土城陋巷,民居大多是土门土户,人们住在低矮的平房里生活。整个城市只有呼和浩特邮局等两三座楼房。街道狭窄,连一条柏油马路也没有。天阴下雨,道路泥泞,没法出门儿;晴天,有老乡赶着牛车进城卖粮或卖柴,街道被压出两条深深的车辙。太阳一晒,尘土飞扬。遇上刮风,那更是扬尘播土,家家关门闭户。小时候,我们下学回家,总是灰头土脸,一掏耳朵,指甲缝里堆满黑泥。那时,我家4口人住着12平米的一间东房。记得我妈一天到晚总念叨:“甚时候能展油活水住上一间一打早就见上太阳的正房啊?”

    直到1968年我大学毕业娶妻生女,一家3口也只能住在父母的不到9平米的半间凉房里。以前还算整齐的小院,后来,这家盖个煤仓,那家盖个凉房或挖个菜窖,把个院子弄得满目疮痍、破烂不堪。上世纪七十年代,妻子学校给她分了1.25间土木结构的房子;1981年内蒙古日报社给我分了两间砖木结构的大正房,1986年报社又给我分配了两室一厅、70多平米的楼房,2000年我又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楼房,不仅住房宽裕方便,而且,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书房。改革开放以来,我3次喜迁新居。

    再看看那几条古街,石头巷的平房已荡然无存,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成了幽静和谐的居民小区;石头巷周围的大召、席力图召和五塔寺,不仅修缮一新,而且进行了扩建,组成了一处独特的召庙旅游风景区。小召前街正在改造成古香古色的旅游风景街区。大召前是一个松青柏翠,草坪葱绿,牌楼灿然的广场;那朴拙的石砌玉泉井,依然展现出古老悠远的民族风情,碑亭画廊向世人讲述着呼和浩特翻天覆地的沧桑变化,阿拉坦汗与三娘子并鸾骏马、遥望苍天的塑像,更让人生发出无限的感慨。大召前街吊塔高耸,机声隆隆,正在昼夜施工,将要建设成为一条繁华的商贸旅游街。回头再看看古老的大南街、大北街,改革开放以来,几次进行了拓宽,街道两旁高楼店铺鳞次栉比,繁华热闹。走过大北街进入通道街,不但原来破破烂烂的旧土房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大厦,而且,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楼林建筑更是一派异域风光,就像走进穆斯林世界。

    如果有人要问,呼和浩特几十年来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就是城市面貌的巨大改观。原来占地只有60多平方公里的落后的中等城市,如今变成了占地149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大都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茬一茬地拔地而起。一个个花园般的居民安居小区代替了原来的土屋平房;一条条高速公路、通衢大道,车水马龙,坦荡宽广。原来垃圾成堆,臭气熏天的西河和洪水泛滥的东河,现在变成了风光旖旎的风景区。特别是如意、金川、金桥等经济科技开发园区更是给这座古老的塞外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靓丽的风景,使其现代化的魅力光华四射。

    当暮色降临,华灯初上之时,呼和浩特在一片灯海沉浮中如同阆苑仙境,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花灯把整座城市装扮得晶莹剔透,光彩夺目。(郭钰)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马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