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1月8日消息(记者邵玉琴)记者从1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的“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科技兴蒙,尤其重视知识产权的创新发展机制。截至目前,内蒙古新增5家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申请国际专利10项、高价值专利79项,全区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达到2.05件,提前实现自治区“十四五”规划预期目标。更令人欣喜的是,将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由普通渠道2年左右缩短至55天。

“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是现代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据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东介绍,内蒙古将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重点抓好“三个行动”。

专利转化运用行动。打通“沉睡”专利转化运用关键堵点,在全国率先完成高校、科研机构10024件存量专利盘点工作,4807件专利进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组织4929家企业线上对接11.6万次,首批盘点入库的高校存量专利转化率达到3.1%,科研机构存量专利转化率达到6.9%。

知识产权强链助企行动。市场监管局联合科技、工信、教育等9部门出台《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实施方案》。强化专利运营平台新建氢能、生物医药等10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成乳业、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大数据平台;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协调设立北京审查协作中心内蒙古服务站,建成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3家,国家级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3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6家。在现代煤化工、特种合金等重点领域实施10个专利导航项目;强化专利许可服务,全面启动专利开放许可全流程业务,设立专利代办工作站3家,累计受理专利快速预审5280件。

高价值专利培育行动。完善了高价值专利产业化促进机制,推动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端口迁移至“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将自治区16条产业链融入国家“百链千企”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打通了“知产变资产”转化路径,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35亿元。

李东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在统筹布局重大科技攻坚任务、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上,以科技“突围”为引领,推进专利技术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编辑:李春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