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赤峰11月20日消息(记者李春雪 通讯员刘子强)连日来,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王府镇下官地村旱作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机声隆隆,几十台钩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在田间穿梭作业。经过精心“雕琢”,一片片荒山坡地变成了道道梯田。

松山区王府镇围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不断夯实乡村振兴“耕”基。

“我们这原来都是山坡地,存不住雨水,用畜力拉犁上山种地,劳动强度太大。实施坡改梯以后,‘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从翻地种地到秋收都能用上大型农机,还能保水保土保肥,为以后的农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眼见着“粮”田变“良”田,下官地村党总支书记王学彬眼中满是对明年丰收的憧憬。

“今年,镇里实施旱作高标准农田项目17172亩,涉及下官地村、敖包村、神树沟门村、牛家营子村和王府村。截至目前,已经完成项目总工程量的70%。”王府镇副镇长姜厚彬介绍。

在王府镇牛家营子村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现场,映入眼帘的也是一派繁忙景象。工程机械开足马力运送管材、深挖沟渠,施工工人忙着铺设地埋管道。

“眼下正是施工的黄金期,为确保来年交付使用,我们增加了人员和机械设备,倒排工期,全力加快项目进度。”内蒙古龙泽节水灌溉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李世达介绍。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内均采用膜下灌溉措施,可根据作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灌溉,让农田“喝水”实现“小口慢饮”,显著提升田间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肥、药效率,实现每亩节水约150立方米,亩均增收300余元。

“以前种地大水漫灌,地表直接引水渗透量大、损耗严重。现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灌溉简单方便,增收更有保障,我们种地更有信心。”对于村民兰振华来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了解,王府镇2023年新建高效节水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涉及榆树林子村、十间房村等4个行政村,总建设面积8383亩。

编辑:刘欣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