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鄂尔多斯6月27日消息(记者李春雪)沙漠深处,设备轰鸣,警报灯闪烁,一辆辆危化品运输车正有序驶入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苏里格分公司CNG母站。这里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前哨阵地,也是智能化安全生产的“试验田”。

今年6月是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记者近日随“保安全 惠民生”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内蒙古公司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深入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腹地,探访苏里格分公司,看天然气保供一线如何在沙海中筑起一道道智慧安全防线。

运输车辆等待加气(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每天最紧张的时刻,是车辆开始集中进站的时候。”站在操作屏前,苏里格CNG母站站长董洋手指屏幕上一排排动态数据,语气平稳。他曾是中石油技能竞赛铜牌得主,如今更是母站智能管理的核心骨干。

“以前靠人工盯,三个人轮班,人一忙起来就容易出纰漏。现在系统自动识别车牌、调取档案,一旦发现证件过期等异常情况,界面就弹出红色预警。”董洋边演示边解释。他所说的,是母站2024年引入的“危货运输车辆自动识别系统”。通过AI技术,系统实现了从预约登记到入场充装的全过程数字化管控,有效减少了漏检、错检等安全隐患。

天然气加臭装置可提示燃气泄漏(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在母站东南角,一排红色的钢管装卸臂正在开展充装作业。“以前用的是高压软管,冬天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软管硬得像铁棍,又冰又重,还容易龟裂。”设备管理员杜房刚蹲在装卸臂前检查焊接口。他指着管道介绍说:“装卸臂是全焊接设计,不但操作灵活,密封性也更好。自从用了这个,几乎没有出现过泄漏。”

“刚来时住板房,炒菜里都是沙子。可大家就是不服输,一点点把站点建起来。”苏里格分公司经理王永新说,“今天的智能化,是他们一锹一锤干出来的。”十多年间,董阳等人见证了苏里格从一片沙化荒地建成智能化能源阵地的全过程。

记者随工作人员穿行在母站场区。远处,周界报警系统的探测器静静伫立,一旦有异常靠近便会触发警报,直接联动中控室。“这套系统是去年新装的,主要是应对夜间人员少的情况。”中控室操作员介绍。

运输车辆等待加气(央广网记者 李春雪 摄)

苏里格分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服务于苏里格气田钻机气化工作,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气代油”工程的重要一环。尽管身处边疆荒漠,但17年来,这支队伍凭借一股“沙柳精神”——乐观团结、爱岗敬业、忠诚担当、奋发有为,在艰苦环境中扎根生长、奋勇前行。

从一根加气软管到一套自动识别系统,从设备升级到人才竞赛,苏里格人将安全理念落实到每一处细节。“保障安全,是我们底线更是责任。”董洋说,“作为天然气人,我们要像沙柳一样,在最艰苦的地方也能扎根、成长。”

编辑:刘一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