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翩然而至。内蒙古兴安盟精心筹备,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博物馆文化之旅,引领人们以多元的方式解锁博物馆的全新体验。

当日,“博悟岭上兴安 弘扬北疆文化”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兴安盟主会场活动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启幕。活动现场,蒙古族呼麦、悠扬长调等一系列精彩节目轮番登场。馆内,“翼讲解·AI伴游新体验”正式惊艳上线。数字讲解员“小兴”以其亲切生动地讲解,让历史变得鲜活可感;AR智能眼镜则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之中,这种新奇的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对历史文化的浓厚兴趣。

非遗传承人向孩子们讲解非遗技艺(周新育 摄)

乌兰浩特市和平一小学生李雨萱难掩兴奋之情,激动地表示:“我觉得这次活动真的特别棒!能够参与到传承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的队伍中,让北疆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我感到无比自豪。”

兴安盟科右中旗博物馆开展了“文物医生训练营——拯救时光碎片”主题研学活动,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文物修复知识,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同学们动手修复历史文物(韩立岩 摄)

“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了考古工作人员的艰辛。我学会了一些简单清理文物的方法,还认识了许多工具。当最终挖出‘文物’的那一刻,充满了成就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二小学学生冯奕萱分享道。

文物修复完成后,学生们将修复过程和成果认真记录在《文物修复病历卡》上。随后,工作人员依次为参加活动的学生们颁发了“小小文物修复师”荣誉证书,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探索精神,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让文物保护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兴安盟文化旅游体育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科长秦宇表示:“我们希望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掀起一股‘博物馆热’。让兴安盟的各个博物馆成为激发社区活力、回应时代命题的创新枢纽,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贡献力量。”(付朋 周新育 焦云云)

编辑:李春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