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志愿者协会荣登全区志愿服务“四个一批”先进典型光荣榜,获得“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该协会于2017年在根河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成立团属社会组织,以志愿服务为载体,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推动志愿服务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融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细处、做到实处。

根河市志愿者协会为除夕夜值班工作者包饺子(主办单位供图)

以志愿服务项目为依托,当好弱势群体的“服务器”。该协会始终以济困扶弱为“媒”,搭起各族群众互助发展的“连心桥”,聚焦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志愿服务项目等实际行动,引导全社会关注特殊群体。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陪伴春夏秋冬”项目,在寒暑假志愿者陪伴留守儿童参观景区,该项目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伙伴计划”优秀项目之一。启动“七彩阳光 筑梦成长”公益课堂项目,线上征集18位志愿者教师,每周三到周六放学后为孩子们开展线上公益课堂并同步直播。截至目前,已累计163个课时,受益的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达到120余人,该项目被内蒙古自治区团委评为第二届青年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赛优秀奖,协会被中央网信办评为“因爱同行”2017网络公益年度机构。

同时,发起为孤寡老人捐款捐物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免费发放黄手环活动,让更多人知晓黄手环、认识黄手环,防止老人走失、帮助走失者回家;与根河市敬老院联合开展“情暖夕阳 关爱老人”项目,坚持每月最后一个周末组织志愿者走进敬老院,为老人理发、剪指甲、听老人讲往日故事,累计开展助老助贫助病公益活动400余次。

以凝聚爱心为平台,当好社会正能量的“助推器”。该协会把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让市民在参与公益事业中感受各民族文化的魅力风采。2020年以来,开展“腊八粥暖人心”“温暖你的心·共度除夕夜”等活动,为根河市16个单位37个岗位150余位在岗位值班的工作者送去饺子,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当好民族交往交融的“连心桥”。协会定期开展守护母亲河行动,通过互联网发出倡议,组织志愿者每天早晨沿根河环城路线健步走、捡拾沿途的垃圾、清理沿街小广告。六年来,累计发起守护母亲河行动134次,参与人数超过1000人,巡河231公里,捡拾垃圾2.51吨。开展“冬日织爱”项目,在网上发起公开认捐,招募志愿者编织帽子、手套、围巾等防寒物品,共发动50位志愿者,编织20套温暖三件套,分三批送到20位留守儿童的家中,用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携手各民族青少年同心同行,共栽民族团结之花、共享繁荣发展硕果。

根河市志愿者协会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把关心、关爱、关怀送到各族群众身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北疆志愿之花”处处生根发芽、常开长盛。截至目前,根河市志愿者协会共开展750余次公益活动,注册志愿者600余人,志愿服务累计时长5万多个小时,影响带动28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邴云涛)

编辑:李春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