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9月2日消息(记者刘晓祺 见习记者刘一晨 实习记者丁嘉蓉)为期五天的第八届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盛大开幕,来自各地的文化瑰宝齐聚一堂,其中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的非遗项目传统工艺在传承中焕发出崭新光彩。

走进文博会现场,巴彦淖尔展区立刻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展示区内,一幅幅精美的掐丝珐琅和掐丝彩釉画作品立刻映入眼帘。巴彦淖尔的掐丝彩釉画,又称掐丝珐琅,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传统手工艺,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明朝景泰年间。2006年,掐丝珐琅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非遗技艺,记者采访了掐丝珐琅彩釉画的传承人田玉娟。

在制作工艺方面,田玉娟介绍道:“掐丝是整个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需要用纤细的铜丝勾勒出图案的轮廓,这要求艺人有极高的专注力和手部稳定性。而点蓝则如同为画作赋予灵魂,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氛围和情感。”掐丝珐琅彩釉画,作为巴彦淖尔的珍贵非遗技艺,融合了精细的掐丝工艺与鲜艳的彩釉,其制作过程极为复杂,需要经过设计、掐丝、点蓝、烧制等多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要求艺人具备高超的技艺和耐心。

在非遗的传承方面田玉娟告诉记者:“我们积极开展培训课程,努力让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向百姓宣传掐丝珐琅彩釉画的制作技艺,培养新一批的爱好者和传承人。我希望能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展示现场的另一边,记者发现了一位正在专注剪纸的老人,采访了解到这位老人叫郭永增,是巴彦淖尔剪纸工艺的代表传承人。郭永增自幼在家人的指导下学习剪纸,多幅作品在全国各类剪纸大赛中获奖。2018年6月,郭永增被命名为巴彦淖尔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2019年8月被评为第四届内蒙古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郭永增告诉记者,他专业从事剪纸艺术已经超过二十年,今年也已经七十岁高龄,谈到传承剪纸艺术方面,他说:“我想传承剪纸艺术,更想赋予剪纸新的生命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这门传统技艺。”

郭永增专注剪纸二十余年,巧妙地将剪纸艺术与中华传统相融合,把对祖国、对家乡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福生动地呈现在他一幅幅剪纸作品上。巴彦淖尔的非遗文化,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不仅是巴彦淖尔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编辑:刘欣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