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呼麦,一首长调,一张剪纸……非遗匠人的民族技艺传承着文化的韵味,金融行业同样匠心打磨,精心守护消费者的金融权益。3月10日,在呼和浩特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呼和浩特市金信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的指导下,由内蒙古自治区保险行业协会、内蒙古银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平安内蒙古驻地机构联合举办的 “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在呼和浩特市拉开帷幕。
“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主办单位供图)
活动全面聚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防范及金融知识普及等内容,结合民族文化特色,创新性融合非遗传承与体验,全力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盛会。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了 “金融·非遗体验区”,让金融知识普及与非遗传承相结合。活动开场,民族艺术家们带来了呼麦、马头琴表演,让观众沉浸在浓厚的草原文化氛围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律与生命力。剪纸艺术展台上,精美的“福”字、“守护”图案象征着财富的稳固与安全,向公众传达了防范金融诈骗、守护财产安全的重要性。扎染工艺师现场制作传统蓝白相间的布艺作品,层层叠染出“守护权益”字样,寓意金融行业要坚守诚信原则,提醒消费者警惕非法金融活动。糖画艺人巧手绘制出“钱袋子”与“公平秤”图案,通过生动的作品,向公众普及金融消费者八项基本权利,让大家在品味传统技艺的同时,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本次活动重点聚焦 “打击非法金融中介,保障消费者权益安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揭露“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等金融骗局的本质,帮助消费者识别金融诈骗,提高风险防范能力。315党员先锋、平安守护者及身着蒙古服饰的北疆金融志愿者们穿梭于人群,向公众讲解消费者八项金融权益,介绍识别金融诈骗的关键技巧。
正如平安人寿内蒙古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勇清在发言中提到,金融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就是守护美好生活。内蒙古自治区金融企业将继续深耕金融消费者教育,搭建新颖的宣传场景,为广大消费者带来高质量、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平安人寿内蒙古分公司供稿)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