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一季度全区金融运行情况及金融支持自治区经济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传递出了当地金融运行的积极信号:全区金融运行实现良好开局,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增量均为近六年来最高水平,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增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金融主要指标呈现出积极变化,反映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增强、质效提升,金融为全区经济发展向上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内蒙古金融系统紧密围绕人民银行总行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调动金融资源赋能自治区经济发展,凝心聚力推进金融服务“五大任务”见实效,为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支充分发挥基层央行职能作用,研究确定了“一方案、三行动、四工程”金融支持总体思路,引导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精准滴灌“五大任务”涉及的行业领域。一季度,该中支向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再贷款、再贴现154.4亿元,同比多放73.9亿元,撬动金融机构新增涉农贷款874.2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1116.2亿元,同比分别多增603.7亿元、779.5亿元。

  在发挥阶段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方面,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支推动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重点行业或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2022年以来,全区各金融机构获得人民银行低成本货币政策工具资金超1000亿元。推动融资成本稳步下降,今年3月,全区新发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在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全区金融系统聚焦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访对接,做到春耕备耕资金“早计划”、支农资金“早安排”、涉农贷款“早发放”。今年前两个月,全区累计发放春耕备耕贷款492.2亿元,同比增长17.6%。

  在扩大外汇便利化政策惠及面方面,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支有序推进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试点扩容提质,今年一季度,辖区5家试点银行为24家试点企业办理试点业务1250笔,金额5.43亿美元,惠及乳制品、生物制药、石油化工等自治区外贸重点行业。持续助力自治区企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不断深化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在助力解决自治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记者 马慧 通讯员 那木拉 郭鹏宇 包珺)

编辑:王秋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