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3月10日消息(记者邵玉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内蒙古是中国的能源脊梁,这里的煤炭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但“挖煤卖煤”的单一模式已不再是发展的唯一答案。面对能源转型的时代命题,内蒙古以创新破局,在沙漠与草原间铺开一幅传统能源与绿色电力交融共生的画卷,让“乌金”与“绿电”共同托起高质量发展未来。
“内蒙古自治区凭借其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在新能源经济发展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发展不仅对自治区自身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意义重大,更对全国能源格局优化和‘双碳’目标实现起着关键支撑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主委、内蒙古财经大学校长金桩表示,他长期关注能源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提交的“关于支持设立内蒙古绿电(绿证)交易中心”等多个提案得到了答复和落实。其中,关于“积极发展氢基绿色燃料产业的建议”获得了全国政协单篇全文采纳。
全国政协委员金桩(央广网发 王鹏 摄)
今年他继续聚焦能源发展,提交的两个提案分别为“关于支持阿拉善建设国家级煤炭储配交易基地”和“关于促进氢基绿色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
金桩表示,当前新能源产业的兴起,如同强大的引擎,带动了装备制造、电力电子、储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内蒙古积极构建风光氢储等新能源全产业链,着力打造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辽等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现已形成涵盖风机整机、叶片、塔筒、光伏组件等较为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截至2024年底,内蒙古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78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 46%,新增新能源装机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新能源发电量持续保持高位增长。但是内蒙古新能源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消纳能力不足、产业链协同不够、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金桩建议,一方面要积极拓展本地消纳场景,鼓励高耗能企业参与绿电交易,提高绿电在工业生产中的使用比例;支持建设绿色数据中心、新型储能电站等,增加本地对新能源电力的消纳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快外送通道建设,加大对特高压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高新能源电力外送能力,将内蒙古的新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同时,政府应积极搭建平台,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与开发企业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鼓励企业开展联合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全产业链。
此外,金桩还建议国家设立新能源技术研发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新能源关键技术瓶颈。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