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10月30日消息(记者刘晓祺 见习记者刘一晨)“要煎的还是蒸的?”

“毕克齐的大葱配上苏尼特右旗的羊肉。”

“巴盟雪花粉做的皮子,您就放心吃吧!”。

“您的烧麦好了!”

……

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东街一处青城驿站排起了长队。但是,大家真的不是来排队打卡上厕所的,而是这里开起了“烧麦”馆。这家开在青城驿站里的“烧麦”馆其实是一家以呼和浩特市特色美食“烧麦”为原型的文创产品店。

而这款文创产品还有一个好听的方言名字:“nia麦麦”(“nia”是呼和浩特方言“人家”的意思)。网友纷纷调侃起来“这下真和外地朋友们说不清了!”

消费者排队购买文创烧麦(央广网记者 刘晓祺 摄)

这款“nia麦麦”毛绒玩具烧麦,创意十足地将呼和浩特的传统美食烧麦以可爱的毛绒形式呈现。它有着逼真的造型,那细腻的褶皱如同真正烧麦的外皮,毛茸茸的质感让人爱不释手。而内部的小羊装饰更是增添了几分俏皮与地域特色。不仅如此,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还要与店员进行一番点烧麦的对话,用网友的话来说,成人版的“过家家”售卖的方式给消费者提供了情绪价值。

如今,这款“毛绒玩具烧麦”一经推出可谓是炙手可热。其独特的创意和高品质的制作,让许多游客将它作为纪念呼和浩特之行的绝佳礼物,也有不少市民购买后作为可爱的装饰品摆放在家中或办公室。一位前来购买的消费者李女士说:“这个毛绒玩具烧麦太可爱了,既具有呼和浩特的特色,又非常有创意。买一个放在家里,每次看到都能想起这座美丽的城市。”

“nia麦麦”文创烧麦(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邸寒宇 摄)

然而,“nia麦麦”的意义远不止于其可爱的外观和良好的市场表现。这个小小的毛绒玩具背后,是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故事。

“穿针”“引线”“缝合”……走进新城区爱立方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一个个可爱的“烧麦”摆放在“笼屉”里,一片忙碌而温馨的景象映入眼帘。“nia麦麦”的生产工厂是由31名残障人士组成,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一针一线地缝制出这些可爱的作品。“我们也没想到‘nia麦麦’可以这么受大家欢迎,我们也想把呼和浩特的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呼和浩特。”谈及离开家乡在外的孩子们想要购买“nia麦麦”思念家乡时,“nia麦麦”生产队的负责人付俊英动容地说:“是大家的喜欢给了我和我的‘残友’们这份幸福的工作,也很高兴我们的手艺可以寄托着大家的相思之情。大家的热情其实也在鼓励和支持着我们,我们虽然是残疾人,但是也希望可以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nia麦麦”生产队正在制作烧麦(央广网发 范若泉 摄)

“nia麦麦”的诞生背后不仅仅有这些“可爱的人”在努力,还有一群年轻的力量助力“nia麦麦”走得更远。“呼和浩特的烧麦本身就是具有历史的深度的,我们只是想通过我们年轻人的力量,以更加年轻化的方式宣传家乡,让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可以了解呼和浩特、爱上呼和浩特,所以想到了做烧麦的文创,也是通过一个偶然的契机认识到了付阿姨他们,了解到了他们的不容易,我们就想何不把制作交给付阿姨他们来做,这样也能让残障人士有一份收入。”呼市观爱公益品牌联合发起人朱宵漫告诉记者。

“nia麦麦”生产队(央广网发 韩阳 摄)

文创产品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融合了文化元素与创新设计,满足了消费者对独特性和新鲜感的追求。通过文创产品,消费者能够与特定的文化、故事或记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优秀的文化不会一成不变,相反,时代会赋予其新的生机与使命。在这场文创产品的浪潮之中,历史文化与青年一代双向奔赴,而“文创热”也将进一步擦亮北疆文化的品牌。

“nia麦麦”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赋予“nia麦麦”生命的制作者们不为励志而生。他们需要的是尊重,是帮助,是平常心的眼光,是一个被世界看见的机会。(鸣谢: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nia麦麦”文创负责人韩阳)

编辑:刘欣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