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科技特派员们的身影穿梭在田间地头、企业、合作社,将一项项科技成果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成为大家信赖的“技术顾问”,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安装安装溶氧监测仪(王泽浩 摄)
走进福源海农贸养殖合作社,科技特派员张华正帮助养殖户安装溶氧监测仪,他一边指导养殖户安装的注意事项,一边与其交流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
“今天安装的溶氧监测仪,可以连接手机实时监测水体的溶解氧,绑定增氧设备,在溶氧低的时候,自动启动增氧机器并报警,避免因缺氧给养殖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水产服务中心副主任、科技特派员张华说。
张华指导养殖户进行水质检测(谢佳卉 摄)
“我们养蟹十几年了,从过去的大面积养到现在的精养,张华给我们从理念、技术等各方面提供了帮助,还不定期来检测水质、预防疾病、提供技术指导。我们的螃蟹从之前销往周边地区到现在销往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甘肃等地,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福源海农贸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郑丽华说。
送技术、送服务、送理念。一直以来,张华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针对常见的疾病防治、饲料科学投喂等问题,就池塘的水温、酸碱度、溶氧量等问题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还指导福源海合作社建成700亩河蟹绿色生产基地,通过微孔曝气增氧、藻类调水技术等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产品溢价20元/斤。
“今年引进‘江海21号’中华绒螯蟹、罗氏沼虾等新品种,蟹苗成活率达80%,预计可为福源海合作社新增经济效益达300万元。”张华说。
微孔曝气增氧(蒋普全 摄)
据了解,科技特派员下基层进行技术指导,是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在乌拉特前旗像张华这样的科技特派员共有36名,他们分布在全旗11个苏木镇,采取“理论+实操”“课堂+田间”的模式,聚焦“科技赋能产业、服务惠及民生”主线,围绕水产、畜牧、种植、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精准对接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养殖大户及农牧民需求,全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今年以来,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共组织线上线下培训126场次,培训农牧民6500余人次,累计服务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养殖户等320余户,开展技术指导1800余次,解决生产难题420项,创建科技示范基地28个,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2项,辐射带动标准化生产面积38万亩。
科技特派员们以技术为笔,用知识助力农业发展,通过精准服务、产业帮扶和技术培训,为乌拉特前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我的职责就是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带给养殖户,根据不同阶段的养殖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帮助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养殖效益。”张华说。(谢佳卉 王泽浩 蒋普全)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