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不等人,春日胜黄金。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连日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立足实际、抢抓农时,筑牢农田基础,精准政策驱动,凝聚工作合力,全力打好春耕备耕“主动仗”,确保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在五原县塔尔湖镇继光村12000亩粮食种植基地里,平地机、播种机在田里往来穿梭,依次完成土地平整、播种等作业,随着机声隆隆,一粒粒小麦种子被播进松软的土壤中,春风里扬起了泥土的芬芳,田野间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今年我们将全村能种小麦的地全部种了小麦。按照往年来说,小麦平均每亩的产量是900斤左右,一斤1块4,收益是1200多元。麦后复种燕麦草,每亩增收800元左右,加上两茬农作物的补贴700元,如果使用滴灌的话,再额外补贴100元。这样一来,刨去两茬的种植成本1000元左右,每亩纯收益应该能达到1800元。所以说通过政府主导、政策发力,我们农民的干劲儿十足,今年我们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五原县塔尔湖镇继光村党支部书记高永峰高兴地说。

据介绍,2025年五原县粮食种植任务67万亩(其中包括小麦7万亩、玉米及杂粮杂豆60万亩)。为有效应对水情紧张,突破麦后复种地块零散局面,五原县改变以往全域种植小麦模式,实行集中连片区域化、渠域化种植,主要集中在3条干渠5个乡镇(丰济渠、皂火渠、沙河渠;隆兴昌镇、新公中镇、塔尔湖镇、天吉泰镇、银定图镇),目前落实千亩以上连片小麦种植面积7万亩,玉米种植任务11万亩。同时,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山东供发集团、临沂青果、青岛开创等从事果蔬冷链出口的重点企业,探索麦后复种新路径,计划引导种植户签订订单,开展麦后复种西蓝花、菠菜、燕麦等农作物,进一步提高种植收益。

五原县政协副主席、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吕忠平说:“作为巴彦淖尔市的粮食大县,五原县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只想让咱们农民少流汗,多挣钱。我们给种子装上中国‘芯’,给农机装上‘北斗脑’,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这些改变,锚定的不只是生产力的跃迁,更是作为粮食大县的底气与雄心。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文件中的各项要求细化为具体行动。在粮食生产上,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每年新增一定面积的高标准农田,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同时,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让更多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茁壮成长,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农业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打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粮食产业体系,把五原县粮食大县的招牌擦得更亮,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坚实力量。”(徐欣 刘九维 苗亚楠)

编辑:魏全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