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3月10日消息(记者杨亚东)“每年春秋季节,我国北方地区便会迎来一场特殊的‘群体病痛’——过敏性鼻炎患者被持续数月的喷嚏、鼻塞折磨。”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市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莹表示,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作为全球第六大类慢性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发病率快速上升的趋势,不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还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医疗负担。

在调研中,孙莹了解到,每到春秋季节,我国北方地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近年来,过敏性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态势持续蔓延,甚至延伸至冬春秋三季。患者涵盖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全年龄段,其中以儿童和青少年居多。

全国人大代表孙莹(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长期反复的过敏和哮喘发作可能导致慢性肺损伤、肺气肿甚至肺源性心脏病(COPD),不仅严重威胁国民健康,还会因长期、反复的治疗加重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孙莹说。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孙莹特别关注北方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管理,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建议开展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全面掌握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致病因素、过敏原种类、诊治现状以及各级医疗机构的专病服务能力。

建议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变态反应科,及时开展过敏原检测和肺功能检查,培养和扩充专业医疗队伍,推广特异性诊断和脱敏治疗。同时,建立过敏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慢病门诊管理机制,将相关检查、用药和脱敏疗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确保患者得到规范化和全程化的治疗,降低疾病发作频率,保护器官功能。

建议组建由植物学、环境学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研究制定北方地区风沙治理和沙蒿治理方案,控制蒿类及高致敏性植物花粉的传播范围和生长优势,从根本上阻断过敏性呼吸道疾病发作的环境因素。

编辑:邵玉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