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基层寻计问策,查找梳理破题良方。近日,调研组走进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和平村众诚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基地,一座现代化奶牛养殖厂区映入眼帘。
“刚出生的小牛犊都住在单独的保育间,有专业的‘月嫂’喂养,来到智能化挤奶车间,母牛不需要人驱赶,按时排队到转盘式挤奶机上挤奶,大转盘转一次可以同时挤60头牛,一天可以挤2300头牛。”和平村支部书记边俊峰带着调研组同志边参观边讲解。
2019年,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党委与和平村党总支紧紧抓住奶业振兴机遇,在国家、自治区和巴彦淖尔市关于推进奶业振兴各项政策助力下,坚持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推进强村富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养好牛、种好草、卖好奶、共富裕”的发展思路,突出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试点探索出村民“众筹”养殖奶牛的发展模式。
随后,调研组围绕如何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村党支部的作用,如何实现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如何建立稳固地联农带户机制等议题,与三道桥镇、和平村干部群众座谈了解真实情况。
三道桥镇党委书记苏二瑞介绍,2019年,三道桥镇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赴外省观摩学习奶牛养殖先进经验,提出“总支牵头,村民入股,共建奶牛养殖合作社”的倡议。经过全村开展“村民入股办牛场”的大讨论后,和平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众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众诚专业合作社”),村“两委”和党员带领全体村民入股,采取“伊利公司+党总支+合作社+农民+脱贫户”的经营模式,村民通过现金入股、土地入股、无股分红等多种方式自愿入股加入合作社。
截至目前,三道桥镇通过引进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运作章程和监管机制,收益按股分红,确保入股村民的资金安全、运营利润。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和平村党组织开展工作有了抓手,村干部重新找回了话语权。群众由“散”到“聚”,合作社把群众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把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在了党组织周围。农业由“分”到“合”,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实现了农民和集体双增收、共富裕。”
“众诚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项目通过土地、现金、无股分红等方式与31户脱贫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2021年村民分红640万元,脱贫户也全部获得分红,合作社股民股金利润回报率达到15%左右。‘众筹’模式奶牛养殖项目为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引擎。”杭锦后旗乡村振兴局局长、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邢洪圣说。
经过两年多的平稳运行,通过“众筹”模式筹建的奶牛养殖项目,在发展现代农牧业、提升产业帮扶效益、建立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实现了农民稳定增收的目标。目前,众诚专业合作社二期养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将继续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更多村民享受发展红利,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化珍感慨地说:“这次调研走了不少地方,和平村众诚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模式是‘三变’改革的成功案例之一。下一步,我们将梳理总结这一模式,在更多脱贫地区示范推广。”
张化珍介绍,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坚持把“深实细准效”作为调查研究的基本要求,安排了“促进农牧民增收、管好用好衔接资金、推进乡村建设、做好新时期驻村帮扶工作、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脱贫成果”五个调研课题,争取通过沉浸式深入基层一线,把更多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代玉龙)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