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刘家堡村的“莓好时光”家庭农场,不少居民正带着家人、朋友采摘新鲜草莓。
负责人张振阳介绍,现在是草莓采摘的旺季,每天来采摘草莓的顾客大约50人,草莓一成熟就马上会被摘走。
“我在刘家堡包了六栋棚,其中四栋草莓,还有两栋种植的是小柿子,一年产值能达到80万。”张振阳高兴地说道。
刘家堡村设施农业园区共有16栋高标准温室大棚,采取“村集体+家庭农场+农户”模式经营管理。
刘家堡村党支部书记乔玉存说:“设施农业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26万元的收益,同时还能带动村民就近务工,高峰时期在大棚务工的村民达到100多人。”
“我们大沁他拉镇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435亩,我们的目标是在3年内发展设到3,000亩,通过设施农业的发展解决镇郊村人多地少、群众增收乏力的问题。”大沁他拉镇副镇长王明会说。
来到大沁他拉镇光明村,与刘家堡村不同的是,光明村设施农业项目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管理模式,由村办公司“奈曼旗绿佳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营管理,通过与社会企业签订收购订单的方式建立销路,保证农产品单价。
“我们设施农业项目共有大棚28栋,种植蟠桃、葡萄、水果柿子等特色蔬果。项目不仅促进了蔬菜产业化发展,也让村民有了更大的增收空间,每年能为我们村集体经济创收56万元。”光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国峰介绍了项目带来的诸多好处。
王明会介绍道,目前大沁他拉镇正着手引进智慧农业,包括土栽培等一些先进的节水、节肥、节省人工的技术应用到大棚种植中去,逐步把设施农业做到越来越科学、现代。(杨悦 宋小伟)
编辑:魏全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