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海市蜃楼,驼队就像移动的山……党的十八大以来,阿拉善盟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相隔千里的城村连片成网,一张“行千里,致广大”的立体交通网逐渐形成。阿拉善盟主动融入国家向北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戈壁大漠不再遥远,高质量发展活力迸发。

行路难,一直是困扰阿拉善盟发展的“瓶颈”问题。十年前,阿拉善盟公路总里程仅占全区的5.1%,公路密度不及全区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2012年,阿拉善盟提出“以畅通周边地市为重点,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民航等建设,加快构筑北开南连、东西贯通的立体交通网络,解决“边缘”和“末端”的瓶颈问题。2012年9月,全长2547公里的京新高速开始兴建、2017年通车,这条被誉为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从根本上解决了阿拉善的“行难”瓶颈。

如今,京新高速内蒙古段日通车量已经达到开通之初的6倍,有力地带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农牧民增收。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牧民刘太军说:“路不好的时候,我们为了销售蜜瓜,得承担高额费用。现在苏木镇间的公路都通了,再加上京新高速的贯通,现在一车瓜发往北京的运费相比之前要便宜多了。”

今年,包银高铁银川至巴彦浩特支线铁路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全面实现全区铁路大动脉的东西大贯通,结束阿拉善盟行署所在地不通铁路的历史,阿拉善将从此接入全国高铁大网、正式迈向“高铁时代”。

一路通,百业兴。从2012年京新高速公路开始兴建,到今年包银高铁银巴支线动工,十年间,总投资达560亿元的45个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在阿拉善落地生根。2013年至今,阿拉善盟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3312公里,建成农村牧区公路392条,累计超过6000公里,全盟苏木镇、嘎查村通油路率达到100%。

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地广人稀的阿拉善盟开启了“公路+特色产业”“公路+乡村旅游”等发展新模式。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推日木音嘎查拥有全国最美、最集中的天然胡杨林,近年来,嘎查利用交通优势发展起乡村旅游,吸引了大批游客。

上海游客王萍茹说:“我来自上海,是从京新高速开的车,一车二人来到了额济纳旗,想着在额济纳旗看看胡杨林,还想去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右旗喝上驼奶,去巴丹吉林沙漠参加英雄会,然后再去阿拉善左旗体验一下沙漠的越野,所以说一路上给我的惊喜很多。”

十年来,阿拉善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策克口岸过货能力显著提升,乌力吉口岸获批临时通关,“十三五”时期,口岸过货量和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和9%。加快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胡杨林景区获评国家5A级景区,英雄会、胡杨节、沙漠节、奇石节、骆驼节等品牌节庆活动成为阿拉善盟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期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48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515.2亿元。

同时,积极建立“国家生态功能示范区”,利用“风光”优势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如今,亿千瓦级风电项目助推阿拉善盟实现“绿色崛起”。

阿拉善盟委书记代钦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阿拉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最大、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突破最大的十年。展望未来,阿拉善将实现高铁并网、三旗都通支线机场,一天内到达祖国任何一个城市将不再是梦想。”(阿拉善广播电视台 供稿)

编辑:魏全民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