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以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立足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地区实际、汇聚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打造以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主体的基层治理平台,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工作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整合资源,构建多元调解平台
新巴尔虎左旗整合综治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非诉讼服务中心等工作机构,统一建立“新巴尔虎左旗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组织司法行政、综治、信访、人社、民政、国土、卫健、公安等多个部门入驻中心,设置业务受理、公证服务、行政复议、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司法确认等服务窗口。同时,配齐办公硬件,合理配置人员,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努力做到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一站式”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在此基础上,新巴尔虎左旗推动辖区各苏木镇挂牌成立了8个矛盾纠纷调处分中心,推动全旗行政单位建立15个行业调解组织,至此,全旗以“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为基本框架,构建起复合型、协同化、联动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格局,实现了接待受理、协同指挥、分流转办、调处化解、跟踪督办、评估反馈全链条、闭环式管理。
健全机制,着力提升调解水平
为全面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新巴尔虎左旗先后出台了《新巴尔虎左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新巴尔虎左旗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制度》《新巴尔虎左旗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解规则(试行)》《新巴尔虎左旗“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流程,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轮驻单位窗口值守接访来访机制,成立了人民调解专家库,通过健全完善制度、凝聚各方合力,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同时,新巴尔虎左旗针对地域广、专业人员短缺等实际情况,构建了覆盖旗、苏木(镇)、嘎查(社区)三级远程调解系统,实现了旗级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8个苏木镇分中心远程视频调解,极大地提高了调解质效。
创新思路,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新巴尔虎左旗结合夏季旅游人流量大、牧民夏营地转场需要帮助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具有牧区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设立“两伊”路边、“三美夏营地”等多个流动调解服务室,将调解触角延伸至群众生产生活一线。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两伊”路边调解室。该调解室设立在连接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的交通要道“两伊”公路(即S202)边,整合属地苏木政府、综治中心、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辖区“两所一庭”等机构的精干力量,提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服务。
“两伊”路边调解室建立联动调解工作机制,相关部门在诉调对接、警调对接、访调对接等工作方面加强协调配合。调解员在日常开展走访入户工作的同时,积极进行法律政策宣讲,并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对发现的矛盾纠纷线索,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及时进行化解。
“两伊”路边调解室建成使用(新巴尔虎左旗乌布尔宝力格苏木供图)
此外,“两伊”路边调解室还积极开展便民服务,为辖区居民、游客提供地图、雨伞、医药箱等服务,并通过发放草原防火知识手册、普法宣传手册等普法资料的方式,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今年以来,“两伊”路边调解室开展普法宣传活动4次,调解相关矛盾纠纷案件6件,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便利、暖心和贴心。
广泛动员,助力工作提质增效
和谐社会需要共建、共治、共享。为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新巴尔虎左旗在资源整合上多做“加法”,在普及宣传上多做“乘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引导和发动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促进了工作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全旗各级调解组织已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57件,涉及金额4284.9万元。其中,受理化解诉前调解纠纷279件。
新巴尔虎左旗设立了“诉讼与非诉讼对接窗口”,组建了“员额法官+助理+书记员+专业调解员”调解团队,及时做好调解指导、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等工作;充分利用“三官一律”、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行业资源,加强行政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将退休司法干部、专职网格员、有威望的社会人士纳入调解队伍,发挥他们人熟、地熟、业务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化解邻里纠纷,真正做到矛盾隐患发现在基层、化解在起始、稳控在当地。
新巴尔虎左旗组织各相关部门落实落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利用好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宣讲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引导群众树立“依法理性正确表达诉求、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维权意识,极大地增强了牧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积极性,营造了共创、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温玉环)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