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公安局全力打造“1+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不断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聚主业保民生
以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提效能、创一流各项工作为目标,成立由通辽市公安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实体化运行工作专班,做到创建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认真抓好“一周两月”载体,组织开展创建系列活动,结合公安主责主业全面打造“1+6”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品牌。
9月12日,通辽市创建办督查指导组组长白春娥同志实地讲解民族工作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三会一课”、专题党课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题研讨53次、专题教育轮训班2期、集中理论测试3次;利用“平安通辽”公众号“早安·学习强警”专栏学习相关知识,切实推动全警对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参与率和知晓率达到100%。
聚温暖助成长
通辽市公安局妇委会创建“警花额吉”公安巾帼志愿服务队,组建由8人组成的“12338”巾帼普法维权女警讲师团,组织全体女警参加公益活动,对6名困境儿童开展帮扶工作,连续3年在春节和开学季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帮助困难儿童健康成长、完成学业,并每年深入帮扶儿童所在学校开展禁毒、反诈、交通安全等宣教活动,全力打造“警花额吉”志愿帮扶品牌,全面展现公安机关新形象,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注入新动力。
聚民心促团结
通辽市公安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持续开展献爱心援助活动,提供暖心系列服务,帮助各民族同胞解决就医、就学、出行、办理低保等多方面困难,关心关注他们的生活,组织民警辅警献血,化解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纠纷,扎实开展好民族团结工作,推进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阿吉一家三口经营着烧烤生意,因生意繁忙路途较远,无法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通辽市公安局联合属地教育局、辖区学校共同帮助其女儿成功转学至距家100米内的小学就读,彻底解决了孩子上学接送难问题。
聚安全讲法规
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筑基”工程,通辽市公安局组织多警种深入学校发放宣传手册、现场宣讲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知识40余次,将民族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融入到电信网络诈骗、禁毒安全、校园防盗安全等具体案例中,通过案例向师生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必要性,让民族团结之花开在学生的心中,确保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聚服务办实事
紧紧围绕“优质服务、优秀窗口”的目标,全力打造标准化、集成化、品牌化的治安、交管、出入境服务窗口,在业务办理窗口设置蒙汉双语服务岗,使用双语办理业务1500余人次,并推出延时错时便民措施,根据群众不同需求,快速办理各项业务,大幅提升办事便利程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实效。
近日,通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又迎来了一年中涉外院校留学生办理签证、居留许可手续的高峰期,为及时应对办证高峰,确保留学生既不耽误上课又能顺利快捷地办理居留许可手续,通辽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提前谋划,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提供延时服务,集中为内蒙古民族大学的44名蒙古国籍留学生办理居留许可,受到校方及留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将“便民、利民”落到实处,让群众真正感到“服务全面、办事方便”。
聚合联动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1+4+N”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机制,公安、司法、信访、法庭、律师五方联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构建功能互补、协调联动、合力攻坚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新格局,以“民情日记”为依托,深入企业、社区、学校、牧区等地,化解矛盾纠纷1万余起,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推动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聚期盼展形象
坚持以打开路、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以“突出犯罪”为主攻方向,以“常态长治”为重要抓手,以“整体防控”为安全基础,力争实现发案稳步下降、破案率和群众安全感稳步上升的“双稳”工作目标。现行命案100%破获,积压命案侦破7起,抓获网上逃犯687名,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4.98%,电诈发案数同比下降14.22%,发起三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全国集群战役,以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新要求,切实把创建工作融入平安通辽建设。(吴鹤吟)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