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和国家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内蒙古坚持不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十四五”开局,内蒙古十二盟市已绘就“十四五”发展蓝图。央广网内蒙古频道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看内蒙古”系列报道,聚焦十二盟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集中呈现各地立足实际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央广网巴彦淖尔2月26日消息 从葵海迷人的黄河岸边到牛羊遍地的阴山脚下,从沙漠变绿洲的乌兰布和到水鸟翩跹的乌粱素海……一幅幅自然画卷展现着巴彦淖尔的美丽、富饶和祥和。

巴彦淖尔,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生产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无毛绒分梳基地、全国最大的脱水菜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番茄原料生产和番茄制品加工基地,现代农牧业产品远销五大洲93个国家和地区,河套农畜产品出口连续12年“领跑”内蒙古。

回望2021,“十四五”开局之年,巴彦淖尔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坚定,全面强化林地、森林、草地等资源保护管理,守好绿色底线,筑牢生态红线,为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河湖竞秀碧水流

每年的4月,包括疣鼻天鹅在内的成千上万只候鸟追随着春天的脚步,飞回故乡乌梁素海,在冰消雪融的湖面游弋嬉戏,好不热闹。

天鹅在乌梁素海水面振翅飞翔(央广网发 罗跃忠 摄)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加快推进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作,加大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力度,湖区整体水质持续好转,乌梁素海重现“塞外明珠”的光彩,成为内蒙古西部独具北国水乡特色的旅游胜地。

2022年内蒙古两会期间,时任巴彦淖尔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志平接受央广网专访时表示,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乌梁素海流域的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两项工作,分别入选了202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十大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为巴彦淖尔市高质量发展夯基蓄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蓝天、绿地、羊群,绘就一幅绿色生态画卷(央广网发 魏清宁 摄)

随着安全流畅、生态健康、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的美丽幸福河湖建设,巴彦淖尔市涌现出一大批民宿经济、乡村旅游、科技创新等新业态。

夏秋两季,位于磴口县境内的纳林湖、金马湖,各类鸟儿翩然而至,形成沙漠中的一大亮点,被众多市民和游客追捧;夏季的杭锦后旗润昇湖,水边绿树成荫,湖中野鸭嬉戏,一幅完美和谐的生态画卷;五原县境内的塔尔湖有着10多种鱼类、20多种鸟类,独特的自然风光引人入胜;无边无际的芦苇荡在乌拉特中旗的牧羊海湿地自由地生长着,鸟儿和鱼儿在这里安家,快乐地玩耍;临河区的镜湖、青春湖,绿树成荫,清凉舒爽,成为附近居民节假日的首选休闲地。

5年来,巴彦淖尔市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有关要求,切实压实河湖长责任,强化突出问题整治,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朝“河畅、湖清、景美、人和”的目标迈进。

农牧业发展守绿更要创绿

黄河北,阴山南,八百里河套米粮川。

巴彦淖尔市地处北纬40度农作物黄金种植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黄河横贯而过,独特的农牧业资源禀赋造就了有口皆碑的优质农畜产品。

“2021年,粮食产量达到56.2亿斤,肉羊饲养量稳定在2200万只以上,居全区第一,新增高标准农田199.7万亩……”这是2022年2月12日巴彦淖尔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数据。

平畴沃野(央广网发 齐鸿雁 摄)

振奋提气的背后,是巴彦淖尔以生态理念谋篇布局,逐步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有力实践。

2021年初冬时节,走进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新华村的高标准农田改造现场,几十台挖掘机、装载机正挥舞着“臂膀”平整土地、开挖沟渠……现场机器轰鸣,热火朝天。正在这里施工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2021年11月8日开工,经过20多天的施工,框架结构已经完成了总工程量的80%。”

黄河流经巴彦淖尔345公里,滋养着1300多万亩耕地,造就了“塞上粮仓”河套平原。但是,土地质量的不平衡,成为制约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全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为建设黄河流域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奠定基础。

王志平表示,“十四五”开局之年,巴彦淖尔市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区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天赋河套”品牌影响力、整合带动力进一步提升,先后荣获“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19项大奖。

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央广网发 于厦 摄)

2021年以来,巴彦淖尔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全部实行大破大立整治模式,已完成建设的124万亩项目区,实现了“渠沟路林田水电技管”全配套,新增耕地10%左右,森林覆盖率增加了4%~7%,在全国率先开展盐碱地治理集成技术比对并进行推广应用。近两年累计完成盐碱地改良20万亩。

高质量的土地要有适合它的种子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引领了中国向日葵品种杂交化和品质化两次技术革命,彻底打败了统治市场多年的“洋种子”。

小麦种子研发方面,成功选育出兆丰5号、巴麦13号等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并在自有基地和订单户中进行推广种植。

种子“芯片”研发取得新突破(央广网发 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供图)

同时,巴彦淖尔市建设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库种子收集工作全面展开,入库作物种子、地方特色作物种子2万份,土壤标本6665份,植物标本1000份。

低碳转型促进绿色发展

一座座巨大“风车”挥动着白色的风机叶片,将风能转变成电能传送上网;一块块光伏板聚集了太阳的光芒,转化为电能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如今,无论走进乌拉特草原,还是乌兰布和沙漠,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巴彦淖尔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脉动。

过去的一年里,巴彦淖尔市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低碳转型,促进绿色发展。

2021年12月28日,巴彦淖尔市口岸输变电工程成功送电至蒙古国南戈壁省查变电站(央广网发 孔佑泰 摄)

依托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巴彦淖尔市抢抓国家能源战略转型机遇,集中精力做大产业规模,引进了国电、华电、中电投、中广核等60多家企业,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2021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33.5万千瓦,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1.0%、110.8%。

2022年,巴彦淖尔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2022年,巴彦淖尔市将统筹安排“风场”“光场”和“工厂”,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和运维服务业,一体化推进新能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快建设上海庙特高压配套160万千瓦风电、110万千瓦竞争性配置集中式风电和光伏项目,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加快推进磴口乌兰布和沙漠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建设。

积极引进风机整机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光热装备制造、“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推动现有风电和光伏企业延链补链、落实企业投资承诺,支持落地开工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

新通道打开新发展格局

2022年1月12日,首列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号”鸣笛发车,班列的开通,开辟了巴彦淖尔中欧班列跨境联运新通道。至此,巴彦淖尔市基本形成了边境有口岸、内陆有保税物流中心(B型)、对外有班列,北开南拓、东联西进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中欧班列“乌拉特后旗号”首发(央广网发 胡东育 摄)

巴彦淖尔地处祖国北疆,扼守交通要塞,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内蒙古向北开放的前沿,也是华北沟通大西北、贯通大西南、连接蒙古国的重要枢纽。

近年来,巴彦淖尔明确提出发展壮大泛口岸经济的工作举措,做出了统筹推进口岸、保税区、铁路物流园区建设,加大进口资源落地加工能力等一系列战略部署。

2021年,全市外贸总额连续4年突破200亿元,中欧班列是巴彦淖尔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如今,巴彦淖尔开放的脚步越来越稳健,对外开放正在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新方式和更深层次不断拓展,持续书写着巴彦淖尔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初冬时节,乌拉特前旗的太阳懒洋洋地照在农家院子里,大佘太镇伯大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正在忙着晾晒、加工爆裂玉米。从2019年开始,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忠厚堂村与宁夏大学、乡喜配肥站联盟合作,依托伯大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村民种植爆裂玉米。“今年,全村爆裂玉米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每斤3元算,每亩可比种植普通玉米增收500多元。”忠厚堂村党支部书记王跃平说。

经过精选加工的一包包爆裂玉米从这里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如今的巴彦淖尔大地上,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像忠厚堂村这样发展优势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的模式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在摆脱贫困后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拥抱幸福生活(央广网发 刘柏玉 摄)

过去的一年里,巴彦淖尔市惠民生、纾民困,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5个区贫旗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历史性成就。

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脱贫人口中没有辍学学生,脱贫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59个苏木乡镇106个卫生院、652个嘎查村卫生室全部达标;537户(包括监测对象)列入农村牧区危房改造;89处集中供水工程供水保障不足等问题全部落实到位;农村牧区低保保障标准达到6019元/年/人(较去年提高6%),有16470人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成立了全国首家乡村振兴示范支行,发放了全国首笔大棚、圈舍抵押贷款和全区首笔“肉牛活体抵押+牲畜死亡率保险”贷款,发放了首笔葵花籽存货质押贷款。全区首家浙江网商银行农村数字普惠项目在巴彦淖尔市上线运行。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巴彦淖尔人民正向着村兴民富双目标大步迈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勤劳智慧的巴彦淖尔人民团结拼搏、不懈努力。未来,黄河“几”字弯顶端将呈现一个生态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社会高效能治理的现代化巴彦淖尔。

策划:朱日岭

监制:田凤元

记者:靳敏

视频:魏全民

编辑:王秋蕾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