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和国家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内蒙古坚持不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回望2021年,走进2022年。“十四五”开局,内蒙古十二盟市已绘就“十四五”发展蓝图。央广网内蒙古频道特推出“开局十四五看内蒙古”系列报道,聚焦十二盟市经济社会发展动态,集中呈现各地立足实际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央广网乌海2月25日消息 乌海,因煤而生,因煤而设,地处黄河入蒙首站,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城市。曾经,这里只是三大沙漠之间、甘德尔山下的小城。如今,乌海已成“黄河明珠”。

作为新兴工业城市,乌海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在原煤开采的基础上,煤化工、氯碱化工、冶金等产业为主导,焦碳产能和PVC产能分别占全区的70%和80%。

一座20个西湖大小的乌海湖形成之后,乌海更是成了有山有水有沙漠的魔幻之城。2021年12月29日,以城市命名的电影《乌海》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这个小城被多方聚焦。导演周子阳称,选择乌海是因为这个城市有大山、湖泊和沙漠,符合超现实的气质。

乌海城市环境宜人(央广网发 张旭 摄)

32个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1312.6亿元!

2月14日,乌海市2022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涵盖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保、高端精细化工、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项目落地后,将为乌海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注入“新鲜血液”。

乌海正沿着“坚持一个遵循、贯彻一条主线、推进两大任务、实现‘三高目标’”的蓝图砥砺前行。

生态优先,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

在黄河臂弯,乌兰布和、库布齐两大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伸手相握,捧起乌海这座年轻的城市,而她们的爱,却太滚热。

资料显示,这里曾经年降水量仅有16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200毫米以上,特殊的环境条件,赋予了乌海防沙治沙的特殊使命。一代代乌海人数十年如一日,向茫茫沙海宣战,逐步提高乌海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力,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2022年内蒙古两会期间,乌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进接受央广网专访时表示,过去的一年里,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中,乌海落实了首站首责,体现了乌海的担当,乌海的作为,乌海的实践。

乌海湖大桥(央广网发 张旭 摄)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乌海市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铁规矩和硬杠杠鲜明立起来,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产业转型升级等6项工程,坚持“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多管齐下,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切实扛起了黄河入蒙首站首责。

过去5年间,乌海市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929个,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42平方公里,建成自治区级绿色矿山13座,入选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获评自治区节水型城市。

水清了、河畅了。如今,乌海市民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变。改变,正是乌海市聚焦水环境保护、强化河长制落实、加大河湖保护治理力度的真实写照。

氢能破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作为典型的资源性城市,乌海转型是一个老话题。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乌海的优势是工业基础扎实,城市功能齐全,只要在产业链的延伸上找机遇,在动能转换上寻出路,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乌海的未来五年将有巨大变化。

每年工业副产氢约80亿立方米,这个重大资源是内蒙古其他地区没有的。前些年,作为废气“点了天灯”的东西竟然是未来最环保能源!以氢气为目标对传统冶金产业的改造在乌海获得成功,全国首个以氢气为燃料的炼铁厂在乌海成功运行,在“双碳”“双控”格局下,乌海对氢能的率先利用吸引了更多相关产业的入驻。

在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过程中,乌海市积极推动形成氢制造、储运、销售和应用的氢能产业体系,全力打造氢经济示范城市。

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这是乌海工业转型标志性项目。它推动乌海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作为该市传统工业的四大支柱之一的冶金产业迈向了绿色化、精深化、高端化。

内蒙古建龙包钢万腾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是乌海市转型升级重点企业,公司在盘活原有200万吨钢铁项目的基础上,将这个项目嫁接过来,生产市场紧俏的高纯铸造生铁、超高纯特种生铁。随后公司投资建设了H型钢项目,打造高效率、低成本、低定员的现代化高端智能生产线,有效推动公司产品转型升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招商引资的最稀缺资源,乌海在招引产业的过程中注重“产业耦合发展”,在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需求上下功夫,形成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

“车辆组装及生产车间进入了试生产阶段,电池PACK及氢燃料发动机的生产车间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即将投产。”乌海海易通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经营管理部副部长陈皓年表示,公司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此前投入市场上的新能源重卡、纯电装载机口碑良好,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项目正式投产后,计划年产新能源装载机、矿用宽体车2000台;组装电池PACK模组10000组,生产氢燃料发动机2000台。

内蒙古永太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对氟硝基苯和2,3,4-三氟硝基苯两款产品,可用作医药、农药及染料中间体。该类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非常受青睐,年产值达到了3亿多元。公司副总经理詹旭亮说,“乌海市生产要素齐全,为我们企业就地取材提供了便利。公司项目全部投产后,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乌海市延链、补链具有积极意义。”

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8万吨烧碱技改项目正式投产(央广网发 路静 摄)

全球业界最先进、单炉产能最大的气相二氧化硅工厂、恒业成一期年产24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京运通新材料光伏项目等相继建成投产。东景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BDO项目、君正集团可降解塑料、兴发有机硅、宝武炭材料、华恒新材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建设,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速、规模逐渐扩大,为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乌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进表示,乌海市在传统产业布局升级上实现了腾笼换鸟,以大换小,在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建设和实施推进方面,实现了光伏、清洁能源的循环经济。

扩张业态,为城市转型注入新动能

近几年,乌海吸引的外来游客之多使其获得了新的机会。2021年五一期间,乌海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亿元。

外界对乌海的了解,使乌海在新的领域有了更多的需求。平台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释放发展潜力。乌海市积极培育新业态,加快发展新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为推动产业和城市转型注入新动能。

滨河新区彩虹桥夜景(央广网发 乌海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1年,乌海市加快发展“四个经济”,促进行业新发展。香港摩尔城、小肥羊等56个知名首店正式进驻;乌达维邦等8个夜经济点位扩容复市,万达樱花美食节、大型周年店庆活动力促“乌海夜话”。

300余家西北化学网上线,发布上万余种产品,实现交易6.3亿元;海易通智慧物流电商平台,整合社会车辆3万余辆,营业额突破6亿元。创业者和团队入驻免费,乌海直播电商产业园区也吸引了18家企业强势进驻。

2021年9月19日,乌海市首次以“多平台同步直播+网红达人推荐”的方式,启动“双节礼遇·约惠乌海”2021年乌海市购物季活动,线上传播流量高达13万人次。

农产品直播现场(央广网发 乌海市委宣传部供图)

乌海不远,立体交通网缩短空间距离

内蒙古西部交通要冲,除了各类工业产品向外输出外,乌海的葡萄和葡萄酒以及各类农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交通的改善,尤其是近几年来乌海湖及多个旅游景点的吸引作用,使旅游业异常繁荣,从而倒逼交通再上新台阶。

2021年,乌海市稳步推进省道217线海勃湾绕城段及连接线工程、海南产业园运煤通道改道工程和乌达五虎山矿区道路工程等项目,机场路大桥通车,环湖路已建成通车……

一个个重点交通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出行和企业生产运营。一张立体交通网在乌海加速编织,不仅让群众享受到了通达、便捷的出行服务,也有力推动乌海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绿巨人”让乌海市进入动车时代(央广网发 乌海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2年1月26日,往返于呼和浩特市与乌海市的C485/6次城际动车组列车正式开通,乌海市由此进入动车时代,到首府呼和浩特仅需约4小时40分。

列车开行第一天,不少乌海市民专程乘着这个“绿巨人”来到呼和浩特,感受这个“大家伙”的速度与激情,市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如今,从乌海乘火车出发,在一天之内可直达包头、呼和浩特、银川和大同等地,再远可到达兰州、张家口等城市,最远可去到邢台、吐鲁番、通辽等地。东西贯通,乌海南北延伸的铁路格局基本形成。

2021年10月,包银高铁包头至惠农段(含银川至巴彦浩特支线)项目建设启动工作正式开始,“十四五”期间建成通车。届时,乌海市到银川不足1小时,2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呼和浩特,到北京也只需5个多小时。

包银高铁项目正线全长519公里,技术标准为每小时250公里,在乌海市境内经过海勃湾区、海南区,设计正线长度约51.8公里,全线共设乌海海勃湾站和乌海南站两座新建站。目前,乌海段征拆任务已基本完成。

乌海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1.2公里,国道达到181公里,省道达到108公里。2021年,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674.32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所有镇、行政村(涉农社区)通油路比例达100%、通客车率达到100%,有力推动了乌海市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央广网发 乌海市委宣传部供图)

对于乌海而言,经济转型虽难,但工业基础厚实,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会渐进完成。对于百姓而言,城市的环境、功能、服务才是看得见的实惠。

“保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保障水平只升不降,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乌海市委书记唐毅说,乌海将积极探索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推动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基础设施建管的一体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

在乌海,百姓渴盼的品质城市理想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策划:朱日岭

监制:田凤元

记者:靳敏

视频:魏全民

编辑:王秋蕾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