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要闻 | 报摘 | 纵横 | 图站 | 调查 | 快讯

 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内蒙古

《黄河日记》“水权转换”引发黄河用水新革命

2009-07-14 08:57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7月14日消息(记者陈青平、那森宝音、郑颖、廉军、姚东明 鄂尔多斯台记者张兴晟、王志红、于丽丽)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6时51分报道,干旱缺水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探索“水权转换”,成功化解了沿黄地区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而工业发展又无水可用的困局。

    在内蒙古河套地区杭锦旗吉日格朗图镇,白音村农民王建明在玉米地头开闸灌水。他说,“改造前每年水费交1800块钱,衬砌以后,节省水费700块。”

    农民王建明受益于鄂尔多斯市“水权转换” 。国家黄委会每年分配给河套地区的黄河用水是硬指标,90%用于农业灌溉,而长期大水漫灌,渠道老化失修渗漏严重,杭锦旗黄河灌溉管理局局长刘瑞春为记者算了一笔帐:“10方水最后流到田里灌溉庄稼的只剩下3方,全年1亿多立方米白白流失,对杭锦旗人民来说每年多掏了100多万元的水费。”

    农业用水浪费大效益低,工业企业效益虽高却无水可用,鄂尔多斯市是我国少有的能源化工资源富集区,却让缺水卡住了发展的脖子。2005年开始“水权转换”,具体地说就是13家企业投资6.5亿元,对老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把节约出的1.3亿方水转用于急待发展的工业,还大大减轻了农民用水成本。

    达拉特电厂出资1个亿改造干渠,节约出的2000多万方水用于两台60万千瓦机组,年可新增收入8个亿。四期工程项目副总经理李哲深感水得来不易,用起来格外珍惜:“为了节水,达电四期工程建设这几台机组采用空冷方式,耗水量相当于湿冷的四分之一。”

    转换水权实现了鄂尔多斯市工农业等多方利益体的多赢,副市长白玉岭说:“节水效益非常大,不但农业效益得到提高,1亿3千万的水用在工业上,直接增加的财政收入10到20亿。

责编:格格中国广播网
分享到: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