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经典中国 辉煌30年 西电东送 东西共赢
·巴特尔:坚定信心积极应对 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内蒙古游客接待量增长1万倍
·内蒙古启动向四川地震灾区献爱心“温暖工程”
·包头:取得3C认证的电线电缆质量合格率仅为15%
·内蒙古将开展对乳制品生产企业的整顿规范工作
·《环评法》助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 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鄂尔多斯市统筹城乡推进新农村建设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30万平方米
更多>>>
·[11月17日跟我走吧]游访爨底下村
·内蒙古农牧民工:"打工地挣钱 家门口取"
·内蒙古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走进90后跑酷一族—呼和浩特跑酷团体CP
·[我的亲历]张立胜的绿色家园
·内蒙古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可获补偿
·内蒙古采取多项措施确保乳业健康发展
·呼铁局古城湾万吨环保煤炭装车基地运行
·回望“神舟”七号[升空][出舱][返回]
更多>>>
   11月8日,在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的卡多根剧场,中国内蒙古民族歌舞剧团青年合唱团演员为观众表演传统节目。长调、马头琴和呼麦在当晚的演出中一一得到展现。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内蒙古新发现文物点1137处
·内蒙古杂技学员在武汉国际杂技节比赛中获铜奖
·巴丹吉林沙漠:大约5000年前就有大量人类活动
·第4届呼和浩特百姓最满意品牌活动即将全面启动
·内蒙古49名民间艺人献艺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
·《一代天骄》让北京观众领略浓郁蒙古族风情
聚焦内蒙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聚焦内蒙古
放船千里凌波去——"内蒙古经济现象"揭秘
中广网 2007-12-20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呼和浩特12月20日消息 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一。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这将是2007年的最终排名。

    为此,“内蒙古经济风暴”所导致的“内蒙古经济现象”再次引起了经济界的强烈关注。

    放船千里凌波去,不达彼岸誓不休。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航道上,扬帆破浪的内蒙古经济之“舰”为“内蒙古经济现象”作出了独到的注解:全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这也正是这一“现象”屡受关注的魅力所在。

    (一)进    入“十五”以后,特别是2003年以来,内蒙古以延伸产业链条和提升产业层次为动力,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掀起的春潮,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资源转换,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现实的行动中得到最充分地体现。

    在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内蒙古走出了令世人叹为观止的三步“妙棋”——第一步是让农区畜牧业和优质、高效、高产的特色种植业为第一产业“当家”;第二步是让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工业经济“掌舵”;第三步是以新兴服务业领跑和振兴内蒙古服务业。棋子落定,满盘皆活。时至今日,内蒙古农区畜牧业创造的产值占第一产业产值的比重超过了35%,优质、高效、高产的特色种植业创造的产值占全部种植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冶金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全部工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对全区服务业发展的贡献率超过了40%。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为全区经济协调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为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内蒙古架设起了四条“高压线”: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引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引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不引进;产业档次低的项目不引进。在四条“高压线”的拦截下,2003年末至2006年,全区92个项目因“触电”被勒令限期整改,81个误闯“禁区”的违规开发区遭遇“红灯”,数千万吨落后产能“寿终正寝”。与此同时,2003年以来,近千个符合“高环保、高附加值、高技术”要求的亿元以上优势项目纷纷抢滩内蒙古,为全区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在提高资源利用率过程中,内蒙古率先树起了“利用资源不破坏资源、珍惜资源不浪费资源”的大旗,走上了一条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为核心内容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经过5年来的发展,目前,在蒙西高新区、霍林郭勒工业园区和棋盘井工业园区等一大批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循环经济遍地“开花”,以二氧化碳、粉煤灰、煤矸石和焦炉煤气综合利用为主的资源深加工产业链不断向下游延伸,一条条吃“废”吐“金”的生产线令人眼馋。有人指出,2002年以来,正是因为有了循环经济的大发展,内蒙古才经受住了国家宏观调控、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并形成了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增长机制。

    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资源利用水平的提高,为全区经济实力的大幅提升积聚了能量。去年,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000多元。2002年至2006年,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5年名列全国第一。其中,2003年至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连续4年名列全国第一;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连续4年以每年50%左右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连续4年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速等4项重要经济指标位居西部各省区之首……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实属罕见的现象。

    (二)剖析5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脉络,我们发现,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内蒙古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上获得了永不枯竭的力量和源泉,“内蒙古经济现象”也才真正拥有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号文件”。为了让这些“一号文件”落地生“根”,内蒙古做出了通过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来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大战略决策,免除农业税和落实粮食直补等惠农惠牧政策深得民心。今天,在内蒙古大地上,“为养而种、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的农牧区经济发展模式走进了千家万户,以避灾型农业、设施农业为主的特色高效种植业示范区遍布一望无垠的沃野平畴,在“企业+农牧户”模式中尝到甜头的内蒙古700余万农牧民参与到了产业化经营中来,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成果。2003年至2006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4年位居西部各省区之首。今年前三季度,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突破3800元,再次位居西部各省区之首。

    几年来,借着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重大历史机遇,内蒙古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内蒙古大批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先进的人才与技术强化了自身的“造血功能”,通过从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化发展中汲取“养分”,增强自己的“体能”。今年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达280.5点,同比增加61.6点。由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攀升,加之城镇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创业条件的改善,我区城镇居民收入不断增加。2006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十五”初期增加了近5000元,由当初在全国排名第23位上升到了第12位。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超过12000元,同比增长12%。

    收入的增加为内蒙古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奠定了物质基础。5年来,全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恩格尔系数却在持续下降,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在广大农村牧区,一排排整齐划一、宽敞明亮的红砖瓦房随处可见,彩电、冰箱、手机和农用三、四轮车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蒙西地区一些农牧民开着私家轿车进城购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在高楼林立的城镇,许多居民将旧款彩电“请”进了旧货市场,转身又从商场搬回了等离子或液晶大彩电;也有许多居民将多年居住的小户型住房租赁给别人,随后又举家迁入了花数十万元购买的大户型居室;还有不少人每到周末开着轿车陪着孩子、爱人去郊游……5年来,内蒙古城乡居民生活面貌的变化岂能以寥寥数语道尽?

    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农民陈润小说:“5年前,我家一年的收入只有4000多元。今年,全家各项收入加起来至少在3万元以上。说句心里话,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是越来越有奔头了。”无疑,在“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陈润小的心里话,其实也是每一个正在走向富裕的我区城乡居民发自内心的真情告白。(杨帆)



来源:内蒙古日报    责编:格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