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  梦想基金·公益接力  |  奥运有我·我为奥运  |  伊利在线  |   图片集锦
重要新闻
   11月15日,伊利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将公布升级版的奥运计划2.0,提出新的口号“有我,中国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将从10点开始,直播新闻发布会实况,中国广播网 、国际在线正在进行视频、音频、图文直播。
图片集锦
伊利优酸乳2007大学生音乐节颁奖典礼
伊利成为中央台"奥运报道合作伙伴"
伊利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伊利在线
从奶源基地"四级跳" 看伊利如何打造"乳业地图"
中广网    2006-12-28 [打印本页] [字号   ] [关闭]
   

中广网呼和浩特12月27日消息 (记者郑颖 摄影高文静) 2006年12月27日,伊利集团在总部所在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了2006年度原料奶供应商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39名原料奶供应商参加了大会。会上评选出了80名优秀原料奶供应商,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59名,牧场特别奖3名,奖金总额75.5万元。据了解,这是伊利集团首次召开全国性的原料奶供应商大会。

 

 

伊利集团董事长、总裁潘刚致词


 

    奶源基地是乳业生产的第一车间,多年来伊利集团始终视奶源基地建设为重中之重,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品质,为公司提供优质充足的奶源,确保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伊利的发展之路,就是一条“奶源模式”不断创新的道路。从“个体散养”到“公司+农户”,从“公司+牧场小区+奶户”再到“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模式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实现了奶牛饲养业向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模式的转变。

    1996 年至2005 年,中国奶牛存栏从447 万头增加到1200 多万头,年均增长12%。内蒙古自治区奶牛产奶量从2003年开始超过黑龙江省,成为全国第一。2005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251万头,鲜奶产量达到727万吨。

 

 

来自全国各地的原奶提供商



    业内专家指出,伊利之所以能够引领乳品行业的发展方向,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伊利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不断升级,走的是一条有效保护奶农利益、带动地方经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多赢之路,实现了农牧业的现代化、产业化。

    解难题,首创“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奶牛饲养模式比较落后,基本上是农民个体饲养和庭院饲养为主,受饲养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以及奶农对防疫知识,疾病知识的欠缺,奶牛患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个体散养”的小规模奶源模式使得奶牛产奶量不高,原奶质量不稳定,奶农的收益也难以保证。而这一奶源模式的弊端在随着消费群体扩大的过程中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奶源建设的滞后严重地拖着火热乳品市场发展的后腿。当时的伊利就已经开始为奶源的创新做出了设想。如果奶源基地建设能够像加工环节的水平那样发展,如果乳品企业更加注重对于基地的拉动,我们乳品企业的竞争也会更加理性,产品的利润不会越摊越薄,消费者会喝上更好的牛奶,奶农也会更多增收。 

 

来源:SRC-74    责编:刘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