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火通明的大召寺远景
享誉全国的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始建于明代1580年,是市内最大的黄教寺庙,也是内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处歇息数日,为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在这里基本保持了明清时代保存的文物,包括大召有名的三绝都在大召宝殿之中。
大召寺院建筑考究,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喇嘛庙形制,其余部分则是依照传统中式庙宇的式样而建,大殿内供奉有一座银铸释迦牟尼佛像,所以又有“银佛寺”之称。大召内还收藏有众多的文物,是研究蒙古族历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贵资料。

大召寺一角
清朝顺治皇帝迎达赖五世赴京时,曾歇宿于大召内,后康熙皇帝铸“皇帝万岁”金牌供于大殿银佛之前,大召则被尊为“皇庙”。
大召的平面布置采用汉庙形式,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八千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九间楼、经堂、佛殿等,其中经堂和佛殿连在一起,统称为“大殿”,大殿是整个寺庙中唯一一座汉、藏结合风格的喇嘛庙,有双层三开间的前殿,后卫经堂和佛殿,在佛堂正中供有一尊2.55米高的银佛像,因此无量寺又称为“银佛寺”,银佛的前面是通天柱,有飞龙盘于其上,在银佛的左右分别是宗喀巴和达赖三世、四世的铜像;另外,在大召山门的屋檐下悬有“九边第一泉”的名匾。“九边第一泉”,是指大召前的玉泉井,相传康熙皇帝为平息蒙古卫拉特部噶尔丹之乱,凯旋归来路过大召,马蹄踏地,有泉涌出。碑文记载:泉水“其性轻而清,其味甘而美”。

大召广场
大召寺内的宗教文物众多,尤以银佛、龙雕、壁画最为出名,被誉为“大召三绝”。银佛,即释迦牟尼佛像,由尼泊尔工匠制作,全身由3万两纯银铸成。银佛落成时,西藏三世达赖喇嘛专程赶来为银佛举行了“开光”法会。龙雕,是银佛座前的两条金色蟠龙,分别雕在两根露明柱上,由下向上望去,金龙张牙舞爪、腾云吐雾、活灵活现。相传是用粘土、料浆石为原料精制而成,工艺十分考究,是佛殿中的精品。 壁画,布满了经堂和佛殿的四壁。内容依据佛教经典中的故事,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间的各种景象,其中尤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辩经的经辩图最引人入胜。画面所绘的佛祖、生灵、人物等形象生动逼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有明宣德炉,清康熙皇帝用过的龙凤孔雀伞,康熙皇帝时皇宫的8个珍珠八宝宫灯,康熙皇帝的“万岁龙牌”,清乾隆皇帝赐的鎏金财神,明清两代唐卡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