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8月7日拍摄的装扮一新的呼和浩特市新体育场。(新华社 任军川 摄)
15公里垃圾河瞬间变成靓丽风景区
呼和浩特市东河治理以前,人们称其为“小沙沟”,周围居民把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河道,汛期到来垃圾被冲入下游,对下游水域造成严重污染。而且,由于河槽较低、河道防洪标准不足10年一遇,降水一旦增加就会成为洪水;而被市民称为“龙须沟”的西河,由于岸边居住的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差,多年来,当地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直接排入河中,河水污浊不堪,影响两岸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呼和浩特市以建设环境友好型宜居城市为最终目标的“环城河综合治理工程”,总治理长度约60公里,沿河修建橡胶坝16座,蓄水河道长15.2公里,对河道两岸进行美化、绿化、亮化,并结合实际修建公园和绿地。
呼和浩特市副市长薄连根说:“环城河综合治理工程的效益是巨大的。”他介绍,现在东河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已基本消除洪水灾害的威胁,并形成8公里的连续水面,绿化、亮化、美化面积达400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自然景观,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小气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在东河上建成全国最先进的声控彩色音乐喷泉和岸边供两万人休闲娱乐的东河广场,成为青城市民茶余饭后前来休憩小歇的理想场所。“亚洲第一高喷泉”,夏夜站在喷薄而起的喷泉边经常听到这句话,呼和浩特人已把东河水上景观当成“炫耀”美丽家乡的资本。
而在西河,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958年洪水冲垮的牛桥被重新复制放大再现于河上。岸边旧时牲畜和古玩交易市场的原貌也将被恢复,成为周边回民群众经商的市场。“投资5.5亿元的西河综合治理工程志在复原几百年前古色古香的西河。”侯喜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