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央广记者看蒙古 > 正文

记者走基层——探访铁路工务机械段宿营车
2012-10-25 21:33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呼和浩特10月25日消息(记者金建军通讯员唐哲)25日上午记者走进呼和浩特铁路局工务机械段职工们流动的家“宿营车”。

由各种型号的老旧车厢改造的宿营车  

宿营车停靠的一个名为“陶卜齐”的小站每天只有两列客车在这里停车

     呼和浩特工务机械段是呼和浩特铁路局的直属站段,主要负责局管内线路机械化大修、综合性维修施工。可以说他们是铁道线的“医生”和“保姆”,也是整个铁路系统集合最多工种的站段。由于常年在野外施工作业,施工任务重,封锁点多线长,流动性大是他们的工作特点。铁路局为他们配备的宿营车,就是用硬卧车厢改造而成的职工宿舍。每次“出征”,宿营车和大型养路机械车连挂运行,将他们运送到指定目的地。

车上厨房

宿营车上的食堂

  宿营车不仅是工务机械段职工流动的家,也是他们一年四季守候的家,一年里有四分之三的时间,他们都在宿营车上度过,同事工友之间相处的日子比和自己家人相处的时间要长很多。在宿营车上工作了多年的车间党支部书记宦国平告诉我们,被铁皮包裹的宿营车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天冷它就冷,寒冬腊月它是个铁皮包裹的冰箱,哪怕你将锅炉温度烧到90度,车厢内传流而过的寒冷依然略胜一筹,占据上风,让你感觉不到热;天热它就热,暑伏天里他就是铁皮包裹的烤箱,哪怕你将空调的温度调到最低,也无济于事,豆大的汗珠依然会顺着你的颈部缓缓流淌……

不到10平米的宿舍现在能看上电视

结束了一夜的紧张施工,职工们把鞋放在暖气上烘干

闲暇休息时宿营车上的职工在自己的“包厢”里看电视

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步话机需要及时充电

工期紧任务重感冒发烧的小病自备药品解决

  宿营车上的空气干燥,他们只能注意平时多喝水,宦国平说:“一般人可受不了这种生活,在宿营车上住一天可能觉得新鲜,住两天还有点意思,住三天没问题,住四天五天就该想回家了,常年在这住得有毅力。”宿营车上的职工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回到宿营车大伙都随身带着水杯。在这一列由老旧车厢改装的宿营车上只有一个茶炉能够烧水,勉强能够满足车上百十号人每人打一壶水,每烧开一次水要等40多分钟。

宿营车上的老式燃煤茶炉

宿营车上水不容易需要用大塑料桶储水

宿营车上配备的洗衣机和储水桶

  据车上职工介绍,有一次在临策线(沙漠上筑成的铁路)上进行线路精捣维修施工,5月的阿拉善沙漠腹地迎来了高温酷暑,地表温度高达50摄氏度,而沙漠表面温度能达到70摄氏度。62天,这个段42名大机人员在这“人间地狱”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沙尘和高温洗礼。宿营车内的温度让人无法仍受,自带发电机功率不够,又无外接电源,宿营车空调无法启动,褥子是烫的、身上是粘的,枕头被汗水浸湿了,就翻头枕被子,被子湿了再枕枕头,经常是凌晨三点还在“翻烙饼”,加上每天9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施工人员的身心接受着严峻考验。在钢铁包裹的机械车和宿营车中,不论是施工还是休息,施工人员都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煎熬。

车厢狭小的空间里配备简单的健身器械

 

职工们用废旧零件制作的哑铃

宿营车上会议室里悬挂的安全生产警语条幅

宿营车会议室里的岗位职责看板

    铁路局加大“三线”建设,针对机械工务段职工常年奔波,在野外作业,条件艰苦的现状,改善了宿营车的环境,用职工的话说“有了温馨的家。”青年职工付卓告诉我们,宿营车上说不上多豪华舒适,但是很温馨,同事们休息的时候可以打打牌下下棋,还有简单的健身器械。就是常年回不了家找对象不容易。后勤工班长对班里职工的辛苦感同身受,他很有感触的说道:“‘三线’建设很给力,让我们吃的、住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心里很高兴,真的。”

责编:金建军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