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内蒙古首家“数码农场”投入使用 通过记录水稻个体信息探索培育新品种

2019-01-25 15:42:00来源:
 
    央广网呼和浩特5月27日消息(记者宝音)初夏时节,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恰台吉村的千亩有机水稻种植区迎来插秧期,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而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少扬团队、为育种所建设的“数码农场”前几天刚刚完成插秧。

  这个“数码农场”是面积10亩的水稻田。而之所以叫“数码”,是因为这里的11万株水稻,每一株都有独自的编号,用来精度记录和收集水稻的DNA信息和农艺性状等,每一株都有独立的成长档案和可追溯体系。

  中科院研究员林少扬:这个植株呢,它是一个个体,这个个体它有基因形态、有信息,这些信息都存在我们的电脑里,所以每个个体不能弄错,我们的管理必须是一个一个的个体管理,一个个体既然有它的栽培位置,他还有他的名字,还有它的基因型,有几千万个序列的信息是存在电脑里面的。

  林少扬说,“数码农场”每一株水稻的位置都是固定的,顺序不能错乱。研究人员将以这些信息及数据为基础,以分子育种理念分析选育出满足不同生态需求、生产需求的水稻新品种。

  林少扬:这个品种里面需要什么样的基因,我们就给它导进去,培育某个地区需要的品种。

  “数码农场”将有利于挖掘内蒙古水稻适宜品种资源,扩展稻米生产。负责园区的内蒙古稼泰绿色农业公司,近几年通过将盐碱地有效改良,培育出适合当地生长的有机水稻。董事长文瑞介绍,通过与各科研院所联合,培植优良适宜新品种,能够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文瑞:最终我们是要做一个育种、育秧,最后辐射到让农民把土左旗这个40多万亩的荒废的盐碱地利用起来。

编辑: 郑颖

内蒙古首家“数码农场”投入使用 通过记录水稻个体信息探索培育新品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