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内蒙古频道 > 2011内蒙古分网改版 > 新闻视听

央广网

[解码中国式创新]“磨刀石”上建起的“西部大庆”

2016-08-19 11:24: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814日消息(记者丁飞张棉棉 金建军 尤青 实习记者赵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国际油价在8月初一度跌破40美元/每桶,这让石油输出国组织坐立不安。面对12年不遇的低油价,包括中国“三桶油”在内的石油企业都生活在困顿之中。

  随之而来的能源安全问题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进入21世纪,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加,去年首次超过60%,而剩余油气资源中一半以上都是不易勘探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如何“从石头缝中榨出油”?一场技术革命迫在眉睫。

  长庆油田曾被国际专家断言“常规技术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历经多年联合攻关,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等8家单位联合研发的超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不但让长庆油田每年实现油气当量5000万吨以上,更使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降低了5个百分点,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

  苏里格气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是长庆油田乃至全国产量最大的气田之一。在苏里格第二天然气处理厂,书记何小平指着配气区一排嘶嘶作响的黄色管道告诉记者,标着“陕京线”的就是供向北京和华北地区的天然气。这里如今每天输出天然气1200万立方米,足够1200万个家庭使用。今年开始北京对雾霾治理、环境保护方面要求更高,从89月份开始,苏里格天然气生产任务逐步增加,而每年11月则要进入新的一轮冬季高峰期保供。“一年四季,我们没有轻松的时候。”

  这番景象,实在很难让人想起它当年“勘探开发困难户”的称号。长庆油田所在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探明储量丰富,却因油气储层非均质性强和低压、低渗透、低丰度的先天缺陷,早早地被国际专家几乎判了死刑,诊断书上写着:常规技术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院长慕立俊说,这叫“井井有油,井井不流”,油明明在,就是出不来。慕立俊介绍,中高渗的油藏,油相当于在海绵里;长庆的致密油气藏,油相当于在“磨刀石”里。中高渗油藏相当于车在高速公路上行走,长庆的致密油气藏里油则像在“羊肠小道”上行走,把油拿出来的难度很大。

  如何撬开致密如“磨刀石”一般的油气层?长庆人开始了一场技术攻坚战。打仗,首先要找到“敌人”。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长庆找油人拥有了打开神秘地宫的钥匙,他们自主研发了富集区分类评价与产能快速预测技术,从此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新的拦路虎是“取油”。把藏在石头里的油弄出来的办法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压裂。简单说,就是通过技术使岩石破裂,形成人造裂缝,让油气从通道里溜出来。慕立俊院长解释说,压裂是利用地面高压的一种泵注设备,用高压大排量把液体压到地层里,破开岩石形成裂缝,油就从石头里进入裂缝里,从井口流到地面上来。在这个技术研发过程中,关键的工具和材料都实现了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垄断。

  最终,长庆人经过反复试验,探索出了包括压裂技术在内的12项技术集成,破解了油气田的“老大难”问题,真的“从石头缝里榨出了油”。冯强汉是长庆油田采气三厂副总地质师介绍,经过实验,在全世界几百项技术中找到了适合苏里格的12项,如井下节流、水平型压裂,非常规给灶、排水采气等,并将其集成起来,这个技术集成“很了不起”。

  技术革新让长庆油田插上了翅膀。油田的油气产量自2008年每年新增500万吨,相当于新增了一个中型油气田, 2013年更是达到5000万吨。去年,长庆油田年产油气5480万吨,规模全国第一。建在“磨石刀”上的“西部大庆”,如今向40多个大中城市供气,是以北京为核心的华北地区和陕甘宁蒙区域的气源地。今年初,“5000万吨级特低渗-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如今,冯强汉会说,长庆人深知,攻关要持续,绝不能“躺着技术睡大觉”:“现在是稳产阶段,又发现了新的困难,一个是产量递减快,井的寿命很短,稳产三年基本上就气很少了;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虽然有4.5万亿储量,但是20%的采输率非常低,我们想办法还得把它采输率提高。”

编辑:郑颖

关键词: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