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内蒙古频道 > 2011内蒙古分网改版 > 新闻视听

央广网

内蒙古奶业遭遇“寒冬”考验 牧民持续退出奶牛养殖业

2016-07-11 16:02: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央广网呼和浩特7月11日消息(记者 黎政祥)听众朋友们今天的看焦点今天我们来说说奶业。中国乡村之声的记者,近期走访了我国重要的奶源地——内蒙古。记者发现,当地生鲜乳收购价走低已经很长时间了,造成奶牛养殖效益低迷,牧民大量退出奶牛养殖,奶牛数量持续下降。牧民大量退出,会不会导致牛奶产量降低、价格提高呢?牧民个体养殖奶牛的出路又在何方?今天起,《三农中国》推出系列报道——《内蒙古奶牛养殖业遭遇“寒冬”考验》。今天请听第一篇《生鲜乳价格大幅下降,农牧民持续退出奶牛养殖业》。采制央广记者李鑫、黎政祥,内蒙古台记者绿原、达依那。

当下,对于养殖户来说,养奶牛,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黄茂华:老百姓现在都没法活了现在,赔死了。这到秋天全甩了,要是这样的。

记者:你现在还剩多少?黄茂华:总共二十八个牛。

记者:卖了一部分了?黄茂华:哎呀,卖了!

记者:卖了多少牛了?黄茂华:去年秋天就卖了十个。

记者:你家原来养没养过奶牛?钱秀梅:养了,那得有四五十吧。

记者:现在这些奶牛都哪去了?钱秀梅:都卖了,因为这奶子老是销路不好。

在养殖重点地区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等地采访期间,记者发现,近期很多牧民都把奶牛卖掉,退出奶牛养殖业。主要原因是牛奶收购价过低,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乳品加工企业撤销生鲜乳收购站,或者拒收现象。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牧民张庆军:

动不动就十来天,一个月不收你奶子怎么办?那奶子往哪放?那不都赔钱了?这是最主要原因。

在正蓝旗,大型乳品加工企业取消生鲜乳收购点已经有四个多月时间,只剩下当地一些手工乳品加工作坊收购牛奶,但是价格低得让农牧民无法接受。正蓝旗牧民吴立军:

奶子才一块一,料比奶子还贵呢。一块五,料。你奶子也一块一,这四毛钱就干撇了。

实际上,乳品加工企业低价收奶的情况不仅在锡林郭勒盟存在,在全区其它地区也都成为普遍现象。据内蒙古自治区奶业协会调查,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自治区主产区鲜牛奶收购价分别是:散户平均价格2元到3元每公斤,小区平均价3元每公斤,牧场平均价3.5元到4元每公斤,牛奶平均收购价格在全国七个主产省区倒数第一。

因为乳品加工企业长期低价收购原料奶,散户农牧民大量卖牛退出养殖行业,一些农牧民组成的大型奶牛养殖小区或者是奶牛合作社也在卖牛转产。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宇春奶牛合作社理事长赵栓劳:

赵栓劳:去年也没少卖了,多的时候500来头,卖得现在也就三百来头了。

记者:卖了二百来头,要这个趋势下去,你这个小区再过两三年就倒了?

赵栓劳:哎!自个就关门了。

2009年以来,因为乳品企业长期低价收购原料奶,牧民卖奶牛,退出奶牛养殖业的情况一直在持续。自治区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巴特说,一年多时间以来,牛奶收购情况较前几年更不景气,全区各地奶农正遭遇新一轮严酷考验。

14年下半年,一直到15年,中国的奶业处于寒冬季节。内蒙古也出现了少部分奶牛养殖企业倒奶现象。我们最(多)倒过70吨一天。平均(倒)56吨是很正常的。现在我们也存在一部分企业拒收、压价、限量,也有这种现象。

在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农民王称心家的牛奶卖不出去,只能拿来喂猪:

连玉米钱、饲料钱还弄不回来。

那赔钱你还养?

净自己喝呀,喂点猪这些。

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记者也看到过大型养殖小区牛奶卖不出去,存在五毛钱一斤卖给养猪企业的情况。面对牛奶销售困难,价格特别低的情况,海拉尔区牧民辛凤林不得不忍痛卖牛杀牛。

当肉牛卖了一部分,当奶牛的没几个,就跟前看牛好的有留一个两个的,剩下都当肉牛卖了。

2013年全国性的牛奶原料荒刚刚过去不久,为什么鲜奶收购价就出现了大幅下跌?记者采访乳品企业时了解到,国外乳制品大量进口是导致鲜奶收购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呼伦贝尔光明乳业公司总经理鄂彩霞:

现在奶价低是受国际市场影响,进口奶粉的话,现在都是一万三四,这样的价格。这样奶就核多少了?一公斤就一块多钱,国际奶粉又进的这么多,奶粉现在各企业关门的关门,就经营不下去了,它想救市它也救不起了。

据国家海关统计,从2008年中国乳业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以后,中国奶粉进口量从每年10万吨一路飙升到2014年的90多万吨。2015年进口虽然大幅下降,但是仍然达到了54.72万吨。这还不包括进口盒装成品牛奶。54.72万吨奶粉,如果还原成生鲜乳至少达400多万吨。相当于内蒙古全年牛奶总产量的一半。

在国外低价奶粉的重压之下,全国乳品加工企业库存不断增加。国家农业部统计,全国乳品企业奶粉库存约50万吨,是正常库存的三倍。包括光明乳业在内的一大批乳品加工企业都已经停止加工奶粉,一些单一加工奶粉的小型加工厂都已经彻底停止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降价甚至拒收原料牛奶都是无奈的选择。

一些农牧业主管部门和业内人士认为,乳品企业拒收、降价行为和国外乳制品大举登陆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是乳品企业本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局副局长那日苏:

我们国内很多企业都是短视的,只要有风险全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它是不会亏的。

2013年全国性奶源短缺发生时,从自治区到各盟市,都提出乳品企业和奶农之间要建立合理的鱼水关系,就像乳业发达国家那样,乳品企业和奶农形成利益共同体。但是从目前发生的情况看,中国的乳品企业还是把奶农当成自己谋利的网,而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水。自治区奶业协会秘书长陈巴特:

到现在为止,我们中国奶业不是按自然规律发展的。奶业发达国家是先养牛,后生产。而且外国乳品加工厂都是奶牛养殖者自己办的厂。我们是先建厂,后养牛,为了赚钱为目标。

2008年到2015年,除了2013年新西兰牛奶和奶粉因为肉毒杆菌事件无法进口,乳品企业闹奶荒以外,7年时间乳品企业一直是低价收购奶农的鲜奶。长期低价甚至拒收的结果是,内蒙古牧民个体养殖奶牛的模式已经濒临绝境。自治区农牧业厅聘请的奶牛养殖专家郭八龙:

除去牧区,个体饲养奶牛这块,基本上已经百分之百退出了。那么在其它地区,特别是农区的平原,还有山区,奶牛业已经彻底退出了。

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锡林郭勒是内蒙古奶牛存栏最多的四个盟市,但是历经七年低奶价,各地奶牛头数下降幅度让人吃惊。包头市副市长任福:

02年是一万八千头,到04年三年的时间上升到50万头,现在数量统计撑死14万,产奶的加起来7万。

让人担心的是,在奶牛养殖重点地区,农牧民现在还在持续卖奶牛。因为他们不知道奶价的寒冬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通过记者的报道,我们知道了内蒙古地区鲜奶价格低迷的原因,奶企和散户奶农的利益关系。其实这就是蝴蝶效应,奶价低,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

奶农的退出,势必会导致奶牛数量的减少,这对我国奶业的发展又是好是坏呢?《三农中国》明天继续为您带来系列报道《内蒙古奶牛养殖业遭遇“寒冬”考验》的第二篇。

编辑:郑颖

关键词:

说两句

相关阅读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