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925日消息(记者黎政祥 实习生潘治锟)923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巴彦街道举办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中,人们敲起锣,打起鼓,扭起秧歌,展示秋收的农产品,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活动现场,14个展区摆满了各类农副产品,硕大的葫芦、半人高的丝瓜、果实饱满的高粱、各种鲜艳的花朵,产品种类繁多,吸引众多街道住户,村民和游人驻足观看,拍照留念。


  “我们的高粱质量好,产量大,像山西汾酒,泸州老窖等好多酒厂都买我们的高粱。”内蒙古绿野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海峰说。张海峰就是巴彦街道郭家营村的村民,今年是他第二年带着自己公司生产的农副产品来参加“中国农民丰收节”。

  今年,在活动现场展示了高粱,土豆,玉米等当地传统农产品外,还有许多新品种和改进品种,比如普罗旺斯西红柿,小杂粮,白苦瓜等。巴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建平介绍,接下来,街道党工委还要组织16个行政村的种植能手,相关技术员与农业专家,下基层服务的博士生,硕士生召开研讨会,来对接下来的种植工作安排进行规划和部署。


  丰收离不开汗水和努力,也离不开科技与技术。近几年,以国家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个人,朱思浩教授为核心的农业技术团队来到呼和浩特赛罕区,为农民种植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朱思浩教授带来的新品种农产品在呼和浩特赛罕区的土地上结出来丰硕的果实,“痛风萝卜”是朱教授在赛罕区种植的明星农产品,“这种萝卜中的雌性激素,有利于降解尿酸,所以对预防和缓解痛风症状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我们在种植的过程中,全程不使用农药,化肥,坚持绿色无污染。”朱教授介绍。像“痛风萝卜”这样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赛罕区近几年种植和实验了不少,目前已初步取得成效,农民收入比以往多了,干活也更有劲头。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了赛罕区巴彦街道农业农村发展的成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光明前景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