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内蒙古总人口突破2400万 低于人口计划控制指标
·[关注两会]确保困难群众生活过得更踏实
·[民生之道: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共享发展成果]
·[十届内蒙古政协增设农牧业委员会] [全体会议]
·“莫斯科—北京”新型国际列车编组投入运营
·春运期间国航内蒙古分公司增加航班330余班
·去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953元 年增长1800余元
·二连浩特市医院免费收治蒙古国一名13岁患者
·伊利重奖优秀员工 445张奥运门票激励士气(图)
更多>>>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草原唱响大风歌
·呼和浩特出台63条意见 系统关注民生
·[残疾人之友]董智:好男儿追着太阳跑
·[直播回放]神州夜航——36年的感动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实现国际性常年开放
·[直播中国]—2007年中国乳业的竞争格局
·从草原走向国际--娜仁图雅的民族服装
·胡锦涛内蒙古考察 强调学习贯彻十七大
·市长面对面 城市零距离
更多>>>
   1月19日晚,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内座无虚席,参加自治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欢聚一堂,观看由“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演出的《五彩传说——草原童年的歌谣》。
·歌舞展现魅力草原 《天堂草原》在南宁演出
·展示大兴安岭生态 童话《福娃五人行》出版发行
·没有统一编码 蒙古文互联网发展遭遇难题
·乌兰巴托中国文化节活动之索论嘎杯颁奖活动
·蒙古国学者盛赞中国出版的蒙古文《大藏经》
·“索伦嘎杯”学汉语知识竞赛和演讲活动颁奖
内蒙访古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内蒙访古
历史名城(十)赤峰
中广网 2006-12-15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赤峰是清代在昭乌达盟境内最大的商业城市,也是内蒙古东部各盟旗中最负盛名的商业城市。

 

内蒙古东部各盟旗境内的农业生产,经历了限制、放垦和滥垦的过程。在康熙年间,兴安岭一带的蒙古人还须到辽东一带向汉族商人购买粮食。到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时,昭乌达盟境内敖汉、奈曼等旗境内,已有了汉族农民开垦种植,被认为是可以种植百谷的地方。但由于限制汉人迁入蒙古地方,种植面积还不大。到了雍正年间,汉族大量涌出关外谋生,卓索图盟及昭乌达盟一带进行垦殖的汉族农民最多。1734年(雍正十二年)清王朝明令出入关口居民每年须领印票一次,才能进入蒙古地方。、涌出关外的汉人,除农民外,还有不少商人和手工业者,一经进入蒙古地方,便不肯返回原籍,于是蒙古地方大面积的草场被开垦。乾隆帝初期曾下令驱逐流入蒙古地方的汉人,设置管理汉人的统治机关,禁止增垦土地,禁止蒙古人出典土地等,但是依然挡不汉人大量涌入蒙古地方的巨流,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多,且逐渐向北面发展。乾隆帝于1749年(乾隆十四年)下令禁止放垦蒙古土地,至1902年正式宣布“移民实边”政策以前的一百多年间,清王朝曾三令五申禁垦,但事实上这时内蒙古地区大量土地被开垦,农业以前所未有速度发展起来,垦地面积逐渐扩展。乾隆末年开垦土地已发展到科尔沁左翼南部。嘉庆年间开垦到郭尔多斯旗北部,长春府及所属农安县原是郭尔罗斯公牧场,早在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就由王公私自招来汉族流民进行开垦。咸丰年间(1851—1862年)开垦到了杜尔伯特旗;1870年(同治九年)开垦到了扎赉特旗;1861—1875年(咸丰十一年至光绪元年)间开垦了呼兰平原;1889—1890年(光绪十五、六年)间开垦到了科尔沁右翼三旗地方。就是说自乾隆帝禁垦以后,内蒙东部各盟旗地方凡能种植的土地,反而基本上都已经放垦。随着汉族人口的猛增,便在这些地方设置管理汉人事务的府、州、厅、县等政权。

 

昭乌达盟境内大量开拓进行农业垦殖,是在雍正年间(1723—1735年),大量汉族人口涌入敖汉、翁牛特、巴林、克什克腾和奈曼等旗境内;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时,翁牛特旗仅被汉人隐占的土地就达1000余顷。1742年(乾隆七年)时,翁牛特右旗的乌兰哈达地方逐渐形成村镇,许多商贩在此经营商业,清王朝便在这里设置了乌兰哈达巡检司。1774年(乾隆三十九年)改为乌兰哈达直隶厅,1778年(乾隆四十三年)改为赤峰县,管理当地垦地事务兼辖翁牛特、巴林、奈曼等旗满汉商民,隶属于承德府。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升赤峰县为赤峰直隶州,管辖开鲁、林西二县,州治在乌兰哈达(后改称赤峰)。

 

赤峰是因城东北的红山而得名,乌兰哈达为蒙古语红山的意思,著名的红山文化就是初次在红山发现而命名的,说明早在五千年前,这里已是我国先民们生活繁衍的地方。这里是几条河流交汇处,锡伯河、西路嘎河、阴河在城北会合后称为英金河,下流注入老哈河,再汇入西辽河。地处交通要冲,南可经八沟厅(今河北平泉)抵天津,西可经茅荆坝至承德入北京,东南可经朝阳通往锦州、沈阳,北面为广阔的牧业地区,有大宗畜产品及甘草、麻黄等中药材和土特产品,经由这里运销京津和东北各地;内地的布匹绸缎、日用百货等工业品也经由这里销往牧区及附近农村。。因此,当乌兰哈达街应运而生后,便成为蒙汉各族生活、生产资料的交换中心,商业贸易活动是这座城镇的最大特色。人们长期以来简称赤峰为哈达街,显然是对他在商业方面重大作用的赞扬。

 

赤峰是一座商业城市,从乌兰哈达街市的形成,直至清代末年,依然是—座没有高大城墙的城市,只是遇有社会动乱时在街口上筑起土围进行防御。城区频临英金河、河流自西向东横过,因此最初兴建的街道,主要是三条大致平行的东西向大街,自北向南依次称为头道街、二道街和三道街,在这三条大街的中间,辟有三条南北向的横街,称做兴隆街、东横街、西横街。后来城市逐渐扩大,向南拓展后又形成三条东西向的大街,叫做四、五、六道街,原在城西的乡村西大屯也被括入城内;几条东西向大街继续向东延伸,称做二道东街等;城内又新添了许多胡同,有南新街、永巨胡同、骆家胡同、铁匠营胡同等等。由于城市是逐步扩展起来的,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大致看来还算整齐,但小街胡同都很零乱。赤峰是商贾聚居地方,百业俱备,工匠齐全,辟有专门的粮市、马市和菜市。到清代末年时,赤峰有钱庄、当铺、烧锅、粮行、货栈、旅店、皮毛、药业、铁行、百货、杂货、皮革作坊、木器行、染坊、茶庄、副食品、饮食业等等,各行各业的店肆作坊有数百家。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大,店铺也就越来越多,分别由山西帮、直隶帮等垄断,与当地王公、官僚、地主经济结合起来,组成巨大的商号,形成了封建性的商业垄断。赤峰形成了昭马达盟的商业中心,各大商号在经棚、林西、下洼、宝国吐、乌丹、公爷府等地设有分店,直接控制着当地的财政经济。富商巨贾们与当地王公贵族相勾结,借钱给他们花,供给他们所需物资及高档消费品,以其拥有的土地和牲畜为抵押;而王公贵族们把债务摊给人民偿还,于是商人们肆无忌惮地向广大牧民榨取大量的土地和牲畜,变成了大地主和大量牲畜的拥有者。商人们的财富集中在赤峰,垄断着赤峰及邻近地方的市场,因而赤峰也形成了昭乌达盟的经济中心。其市场繁荣、资金雄厚、物资集中的程度,仅次于呼和浩特,是内蒙古东部的首屈一指的商业城市。

    


来源:SRC-504030152    责编:岗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