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内蒙古经济冲刺要过两道坎儿
·内蒙古:“民生工程”铺就百姓幸福路
·我国迄今为止最大铀矿床在鄂尔多斯地区探明
·内蒙古包头市将打造20万吨生态镁产业基地
·08年内蒙古农牧业科技下乡暨科技入户工程启动
·内蒙古自治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召开
·内蒙古电网六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国家核准
·内蒙古300位科技人员送科技下乡 采取"点菜式"
·内蒙古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1824万多亩公益林
更多>>>
·[人物春秋]访著名歌唱家德德玛
·呼和浩特铁路职工坚守岗位抢运电煤援灾区
·自治区副主席赵双连向全国听众拜年
·内蒙古紧急调煤6百万吨支持南方电煤供应
·[高举旗帜 科学发展]草原唱响大风歌
·[说句心里话]我们的生活像新的草原牧歌
·神华集团积极组织生产 保障煤炭供应
·[直播回放]做客中央台:63条的民生文件
·[残疾人之友]董智:好男儿追着太阳跑
更多>>>
   《五彩传说》将于22、23日两晚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37个孩子都在上学,经本报力邀我们才有机会在他们寒假的空隙欣赏到他们带来的原生态演出
·过年新风尚:老人新年赶时尚 网络视频拜年忙
·内蒙古民族教育力争率先实现普及高中目标
·“草原天籁”首张专辑 《五彩传说》隆重上市
·满洲里50项活动闹新春 文化大餐温暖留满建设者
·跳出三农抓三农副厅长自编顺口溜夸农村新变化
·去年内蒙古物价涨幅大 农产品综合价格涨两位数
草原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草原文化
蒙古剧:戏曲艺术的奇葩
中广网 2008-02-25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 [关闭]
   

《满都海斯琴》

  蒙古族是生活在草原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它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不仅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而且还创立了自己的戏曲——蒙古剧。蒙古剧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蒙古族风格,丰富了祖国灿烂的戏曲艺术宝库。

  反映民族风情习俗

  蒙古剧是内蒙古各地及蒙古族聚居区的草原民族歌舞剧剧种。资料显示,它形成与20世纪30年代。早期主要流行于内蒙古东部蒙古族聚居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内蒙古各专业艺术团体和乌兰牧骑的传播,逐渐流行于全自治区。清初,随着半农半牧经济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蒙汉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一些汉族地区的古典小说和民间文学被翻译成蒙古文蒙古语,丰富了蒙古族传统的“乌力格尔”(蒙古语说书),蒙古民间说唱艺术的表演形式也更加丰富了。在表演方面,蒙古剧形成之初虽然是载歌载舞的形式,但是并无程式化动作,舞蹈动作多源于蒙古族民间舞蹈。舞蹈在蒙古剧中主要用于抒发人物感情,渲染特定的戏剧情境。

  民国初年,通辽市科左中旗的蒙古族艺人突破传统的说唱形式,扮演成叙事民歌或者民间故事中的角色,以第一人称进行说唱。科右后旗的潮尔奇(说书人)在说唱《蟒格斯故事》时,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夸张地增加表演动作,有时还改换装束,以伴奏乐器马头琴为道具,站起身来模仿人物,这种化妆演唱,使说唱艺术的戏剧表演内容得到加强。

  20世纪40年代,蒙古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诺丽格尔玛》、《韩秀英》、《达那巴拉》等叙事民歌,相继被改编成蒙古剧进行演出。1946年,内蒙古文工团成立,团内的蒙古族艺术人员将反映蒙古族人民参加解放战争的《血案》、《额尔登格》等新歌剧译成蒙古语,用蒙古剧形式进行演出,在蒙古族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蒙古歌舞团(后合并到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于1953年创作演出了小戏《慰问带》,被国内一些专家认为是一出有鲜明民族特点的蒙古剧。1953年哲里木盟库伦旗业余剧团创作演出《汉城烽火》,表现抗美援朝这一重大题材,在唱腔音乐上由专曲专用的单曲体,发展为一个剧种中多首民歌的联用,并且吸收了说唱音乐和宗教音乐。这说明蒙古剧逐渐走上成熟。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一向重视蒙古剧的发展,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对蒙古剧创作、表演进行理论性研究。内蒙古民族剧团(后合并到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演出的《达那巴拉》、《拐杖》、《赛乌苏沟畔》,呼伦贝尔文工团演出的《诺日格尔玛》,鄂尔多斯市演出的《森吉德玛》及其他地区演出的《乌银其其格》、《韩秀英》都是蒙古族观众喜闻乐见的蒙古剧剧目。可以说,蒙古剧根植于大众,剧目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又反映民族风情习俗。目前,蒙古剧创作题材已经由叙事民歌、神话故事、历史故事和革命故事题材,发展到了现代生活题材,反映改革开放、歌颂农村改革成果的生动故事题材,深受群众欢迎。
地域特色突出  艺术形式多样

  科尔沁蒙古剧是蒙古剧的一个分支。在通辽市广袤的科尔沁草原上,喜欢蒙古剧的蒙古族群众和文艺工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创作出《安代之歌》,这是融诗、歌、舞于一体的蒙古剧。到80年代中期,库伦旗乌兰牧骑创作出蒙古族民歌剧《安代传奇》,该剧取材于有悠久历史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并且融合安代舞、博舞,成为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该剧运用蒙古族的比兴语言和地区特点的音乐,以安代舞曲调为基础,适当吸收其他民族作为《安代传奇》的基本乐调,这标志着科尔沁蒙古剧已经形成。1988年,经过全国数名知名专家学者、文艺工对作者对《安代传奇》讨论评价,定名为科尔沁蒙古剧。
昭乌达蒙古剧也是具有草原民族歌舞剧的蒙古剧剧种,产生于昭乌达地区(今赤峰地区),代表剧目有《沙格德尔》、《胡其热台地》等。其中,《沙格德尔》曾获得唱腔音乐“孔三传”奖、全国少数民族戏曲剧本银奖。

  在辽阔的鄂尔多斯草原上,20世纪50年代就创作出蒙古剧《森吉德玛》,进入80年代至90年代,剧作家创作出蒙古剧《母亲之爱》等剧目,以蒙古剧《蒙根阿依嘎》成就最高,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蒙古剧不仅地域特色强,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蒙古族舞剧是蒙古族戏剧花坛中最年轻的一个品种。蒙古族的第一个大型舞剧是反映革命历史生活的《乌兰保》,以后相继创作出《东归的大雁》、《森吉德玛》、《鄂尔多斯情愫》、《太阳契丹》等,这些优秀的舞蹈剧作品,都将载入我国的艺术史册。

  蒙古族话剧形成的历史也较短,它是蒙汉民族艺术相融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话剧这种形式才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中安家落户。经过蒙古族艺术家满腔热忱地借鉴汉族话剧艺术形式,创作出大量反映社会本质的优秀话剧,满足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特别是内蒙古民族剧团的建立和各地乌兰牧骑的相继建立和发展,促进了话剧艺术在蒙古族地区的繁荣和发展。代表作品有《嘎达梅林》、《金鹰》、《少年铁木真》、《东归》等。



来源:北方新报    责编:格格      
相关新闻
· 草原传说春日唱响 五彩传说合唱团展现民族艺术 · 草原牧民喜迎春 · 再现历史底蕴:鄂尔多斯民企投资文化热 · 春节期间 包头市的不少市民看电影放松心情